文字 Kirsty
大家好,我是Kirsty,是一名居住在新西兰的女工程师。
我是典型的巨蟹座,热爱生活、热爱整理收纳,特别喜欢围着“家”转。来到新西兰之后,我喜欢上户外徒步、种花、种菜,喜欢享受自己动手获得的丰盛果实。
最近开始学习、实践极简生活,并在朝着“零垃圾”目标努力奋斗。 9月初加入了Liz的极简人生研习社,开启了28天的极简之旅。
01 我的性格
我是巨蟹座,对居住环境要求很高,对家的布置、整理、收纳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作为一名轻微的强迫症患者,整洁的居住环境是我做一切事情的前提。如果在一个乱糟糟的环境里,我是什么都做不下去的,只想尽快离开。在新西兰的头五年里,我租房子,但是哪怕我住一天我都是要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住了五年的出租房
住了五年的卧室
我最受不了的一件事情,就是和我住在同一酒店房间的朋友,一进门就拍照,然后拉开拉杆箱,把东西摊的到处都是,我想很多人见过这样的女孩儿。
与她们不一样的是,我每次进酒店都会打开行李箱,把衣服挂起来,洗漱用品放入洗手间,然后把拉杆箱收好,放到角落里。即使离开酒店,我也会把屋里收拾得整整齐齐。用过的浴巾放入水槽,把被子铺回正常的位置。
我的标准是:即使马上有人来清理、屋里也不要像刚刚被打劫了一样。
02 为什么要学习极简
虽然我很善于整理收纳,但是过多的物品对我来说仍是一个很大的障碍。我可以将所有物品都弄得整整齐齐,安放在房子的每一个角落。
我朋友常惊叹地说:每次看你家都那么干净,像样板房一样,真想象不到你竟然有那么多东西。
有多少东西呢?
我现在住在一个200平米的房子里,有三个卧室、一个书房、一个开放式厨房、两个客厅还有一个双车库。我几乎把每一个能装东西的地方都塞满,其中还不包括放在室外的修整花园的工具。所有这些物品,仅仅是我最近十年里累积下来的物品。
2010年,我离开中国去英国读书,当时只有一个三十公斤的行李箱和一个背包。两年后我来新西兰时,我带来的是一个三十公斤的行李箱、一个手提七公斤行李箱,外加四个海运最大号的纸箱。我把在英国能带来的东西都带了过来,包括几十双鞋。
和大多数女生一样,我很喜欢买买买。除了买衣服、买鞋、买各种各样的小东西,爱逛淘宝,经常不知不觉地因为各种满减促销买了一堆的东西,我也特别喜欢买家居装饰品,和喜欢收集古董、老物件。
另外,我还喜欢把任何跟记忆相关的东西整理好,像档案管理员一样分类建档。现在我爸爸的房子里,有满满几个纸箱的档案,里面有我上学时的手抄报、各个阶段的毕业证、甚至准考证、图书证等等,还有体检报告、劳动合同、员工牌。
因为有记工作笔记的习惯,从2004年开始,我每年有1-2本日记,每天做了什么事、什么项目,光这些就有厚厚一大摞。渐渐地,我的东西越来越多,多到我现在其实都不知道到底有多少。
我喜欢整理收纳,而且我自认为做的也很好,所以之前一直没有去专门学习。一直到去年我偶然看到近藤麻理惠的节目,才发现原来我和她有很多相像的地方。
我们都是从小就喜欢整理,但是她把她的爱好发展成一种职业,并且改变了千千万万人的生活,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看她的节目时,给我触动最大的地方就是,很多人和我是类似的,他们家里的东西堆成山,有喜欢买衣服的,有喜欢收集运动鞋的,还有无法割舍逝去人的一切物品的。
只是与那些人不同的是我善于整理,善于收纳,所有物品都是整齐地堆积。
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在整理收纳上,每年换季的时候都是一个大工程。不仅衣服,我的被子床品都是分季节的,夏天我会用蚕丝被和亚麻被罩床单,冬天用羽绒被磨毛被罩床单,我甚至还有春秋的羊驼被。
对生活品质的高要求导致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物质上,而且是多到已经远远超出我的实际需要。我自己也在不断反思,我每天都在做什么?我为什么老是很忙?好像并没有做什么真正有意义的事。
尽管我很享受清洁、整理的过程,但是这些事其实是没有太大意义的。每当我看到堆积如山的东西,尽管干净整洁,我的内心还是有很大的负罪感。
有时候我会想,要是我的生命突然终止,来整理我遗物的人会怎么想?会不会像我爸说的那样:乱花钱买了一堆没用的东西?我真的用得到那么多东西吗?
我是结构工程师,工作的原因,我在新西兰检查过几百间地震受损的住宅。我见过物品堆积如山的家,也见过真正囤积癖的家,每一次进入这样的空间,我都觉得不舒服。并且每次看到这么多的物品,也是对我灵魂的一次拷问。
现在物质很丰富,但我们好像变的更麻木了。小时候过新年穿新衣服的兴奋已经荡然无存了,很多时候,就算痛快地购物一天,把战利品拿回家,也是直接丢在角落,早已经没有迫不及待地要穿上的感觉了;有时候过了几天,甚至都想不起来我到底买了什么。
我很赞同Liz老师的那句话,“物品要少而精”,我也很希望找回曾经对一件新衣服的期待,和对它无比珍惜的感觉。
Kirsty现在的家
03 学习目的
年初我接触到了“零垃圾”概念,这让我觉得自己更加的可恶,占用那么多资源却不最大程度地利用,就是一种浪费。
虽然很多东西我早就收拾出来了,也知道不会再用了,可就是没有一个契机去实施。内心总是担心“万一我要是能用呢?”“如果我扔了下次要用怎么办?”“卖了反正也不值钱,好歹这些都是钱买来的,先留着吧”。
像Liz老师说的,我们的生活被物品占据甚至替代,也活成了物品的奴隶,并没有把“我”放在核心的位置,更没有活在当下的意识。
前年回国时,我的一个亲戚说他特别喜欢断舍离这本书,我们还相约一起断舍离。他有八把吉他,而且各个都有来头。2018年我从中国回来,借着搬家的机会开始了一些“舍弃”,但是很多东西都只是放在车库的箱子里,并没有真正舍弃。
后来我听说亲戚去了趟美国又带了几把吉他回来,外加朋友送给他的手工吉他,我猜他的吉他数量已经翻倍了。对此我有些失望,觉得断舍离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的欲望永远都填不满。
我仍记得很多年前,和一个女生朋友聊天时,她说她下午要搬家。我问她:你都收拾好了吗?她说:没啥可收拾的,就几件衣服往箱子里一扔,床褥卷一下扔在车后座就可以走了。
她的那种洒脱让我羡慕,虽然我没有读过断舍离这本书,但我内心一直很羡慕过得简单的人。因为那种洒脱是我无法拥有的。
今年年初偶遇Liz,看到她的变化,以及她朋友圈满满的正能量,我对简单和洒脱的渴望被点燃了。
04 学习体验
跟着Liz学习的这半个月来,我开始越来越了解自己的内心了,我的买买买其实是一种“内心的缺失、一种错误的依恋”。
一年只有四季,我只有两只脚,可我却拥有上百双的鞋子。
课程开始之前我放了一些鞋子在脸书上卖,有时候买卖过程会让我很有挫败感,因为有些人明明答应了要来买的,却没有出现,这让我生气。
但是现在看来,他们可能是对我的东西不感兴趣。不过当我看到有些人买到我的鞋子流露出来的喜悦时,让我觉得鞋子的价值再一次得到体现,这一切又都是值得的。
“物尽其用、最大程度地减少浪费”是我现在的目标。
参加极简人生研习社以来,极简打卡慢慢变成了我的习惯,我每天都在想,还有哪些物品可以舍弃?这种感觉让我欣喜。特别是当我看着曾经装满两个橱柜的鞋子,越来越少的时候,我的内心也渐渐获得释放,很开心我朝着简单生活又迈进了一步。
我明白,极简是一种生活方式,是要循序渐进的,当把它变成一种习惯之后,我相信没有了物质的牵绊,我将会过得更好。
曾经看过“梦想改造家”这个节目,设计师辛辛苦苦设计的房子,转头又变成了垃圾堆,令人丧气。只有生活方式的改变能带来本质的改变,否则就算设计了再多的收纳空间,也是不够用的。
人们都有这样的共识,自己的东西再不好都是宝贝,那是因为有感情的牵绊。而当我们看别人的物品的时候,似乎更加容易识别并判断是否该扔。
这段时间我也在观察研习社其他人的打卡情况,我发现,大家都留存着坏了的、不能用的物品,在我眼里这些是早该扔了的东西,但是大家却都是趁着一起学习这样的契机才肯扔。大家或许需要一个这样的契机,推自己一把。
以我们以往的囤积的能力,虽然有时候也会舍不得,但现在的舍弃还远远没有到“肉疼”的地步。
我个人喜欢收集老物件,比如瓷器、古董首饰,甚至古董家具。我内心其实也清楚,他们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才是我真正爱的精品,所以接下来我会继续践行极简。
学习进程过半,我觉得改变已经在悄悄地发生。我希望同学们可以互相督促,大家一起加油,改变生活!
把我们从物欲中解救出来,让我真正享受生活、而不是为生活所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