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四时三餐,人生百味。吃是团聚的仪式,为了这口吃的,更为了相濡以沫的家人,家所以存在,不正是因为所有人能坐下来一起吃顿饭吗?
2.给我一杯咖啡的时间。喝咖啡本身带来的仪式感超越了喝咖啡的内容。喝咖啡如何变做生活仪式,因为投入了时间和智慧。
3.生活的仪式,关键在于认认真真对待每一天的生活,即使加班工作,身心疲惫,也不用方便面快餐速冻食品敷衍自己,这是优待自己的仪式。即使再忙再累,也不亏待自己,早睡早起,进食新鲜蔬菜,忙碌后,坚持运动和阅读,爱自己,对生活负责,不懈怠,不放松,买一束鲜花,品一杯美酒,精心打理一盆植物,做一顿美味可口的饭菜,生活真正的仪式感就在这里。
4.设计小小的生活仪式,形式不复杂,操作起来简单,又容易被人记住。比如夫妻之间,设计一些只属于两个人的意思,晚饭后的公园散步,一周一次的超市采购,月末的郊外旅行,这些特殊的仪式,令夫妻感情与众不同,持久保鲜。
5.朋友圈里的五花八门的旅行照自拍照,不失为一种记录生活的仪式。照片里的蓝天白云、花草树木并不一定是最美最文艺最富有情趣的,透过朋友圈的照片,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坚持的生活仪式感,恐怕,那是日常不可多得的小确幸吧。
6.仪式感赋予平庸的生活丰富的色彩,庆祝生日,约会纪念日,在母亲节买一束康乃馨送给妈妈,这些跟矫情无关,而是来自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人的惦念,以及营造幸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充满仪式感的生活让日子过得更有范儿更快乐。
7.仪式感对孩子非常重要,首先,一个个不同含义的仪式,让家人之间将爱表达出来,难以言说的情感在仪式中流露出,有孩子参与的仪式可以增进家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其次仪式感带给孩子安全感,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等孩子长大之后,回头看每一段生活仪式,成长过程是充满回忆和难忘的。最后,仪式感带给孩子创造幸福的能力。父母能给孩子提供幸福,但却不能保证孩子一辈子的幸福,想让孩子能够生活幸福,重点在于培养他们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
8.清理旧物:断舍离的仪式。
9.手账:你专属的人生之书。为了让生活更有意识感,分别准备手评、子弹日记、书评本、影评本、旅行本等。手账用来一日一页的安排工作或者私人行程,空白页面留下一日一次的碎碎念,写下一天的总结或者对自己说的话;子弹日记记下所有清单如阅读清单、视频清单,以及体重追踪、运动打卡等,偶尔加入购买物品使用记录,或者根据具体情况,加入新的模块,合理的安排周期性的行动。书评本用来记录看过的图书、阅读时的笔记和书评;影评本用来记录平日的观影情况、看过的电影、想要看的电影以及心有感触写下的文字。旅行本则记录旅行见闻,可配手绘、照片和文字,记录旅途中的美景,美食和有趣的人。
10.婚姻是需要经营的,那些共同生活了20年50年的夫妻,如果不是敷衍将就,则一定有彼此努力经营的成分在内,两个人在一起,时间长了,生活中已经无法离开彼此,我爱你变成一种习惯,如同呼吸般寻常,日复一日的平常生活很容易将恋爱时的激情消磨殆尽,柴米油盐,家庭琐事,更是让生活变的琐碎。在这样的生活里,我们透过用心经营的仪式感来呵护爱情,庆祝纪念日,让埋在日常中的爱情被重新唤醒,让有爱的人重温过去,感悟现在,携手未来。
11.当我跑步时,我在思考什么:健身也是一种仪式。跑步的另一个仪式来自日常层面,坚持每天跑步的人习惯用运动记录打卡或者用朋友圈打卡,不跑步的人对那些数据毫无感觉,甚至有些反感,跑者却把每次打卡当作一个重要的自律仪式。跑者打卡当然存在晒给人看的成分,但是更是一种自我监督,自我鼓励,当躺在床上说的暖和的被窝里不想起来时,也是出于打卡需要的自律精神叫醒了沉睡的灵魂。
12.倒立女神陈意涵,三十岁还元气满满。
13.品质生活的名片:与众不同的仪式。父母陪伴孩子读书,仪式感的建立如同条件反射,到了时间,孩子大脑里就会自动出现阅读的期待。这样的读书时间可能就三四年时间,就会养成孩子的阅读习惯,等到孩子入了小学生,识了字,能够断断续续自己读书,每晚阅读的习惯会跟着她,从亲子阅读到独立阅读,仪式感始终伴随生活,并且跟着孩子进入成年。人总是喜欢按着习惯,在熟悉的气氛、环境下完成一些事情,童年时期的阅读仪式进入成年,可能就会变成每天最后两个小时的阅读时光变成必修的功课。
13.由始至终:属于生命的重要仪式。婴儿时期的三朝礼、满月、100天、周岁,冠者礼之始也,是的我愿意,不要忘记说再见
14.大家的纪念日:那些我们一起做过的事。辞旧迎新的倒计时,圣诞,有一种信仰叫偶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