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网信办针对各大短视频APP发了一则通知:
经调查核实,“内涵福利社”等19款网络短视频平台,放任传播低俗、恶搞、荒诞甚至色情、暴力等违法和不良信息,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依法关停“内涵福利社”“夜都市Hi”“发你视频”等3款网络短视频应用并应用商店下架;联合约谈“哔哩哔哩”“秒拍”“56视频”等16款网络短视频平台相关负责人,对其中12款平台作出应用商店下架处置。
一言以蔽之:为了孩子,你们都给我下架吧。
还有之前被约谈的南抖音北快手,被点名约谈的内容相仿:
“未成年少女”直播怀孕日常、晒娃,俨然成为了一幅人生赢家的模样。
快手主播王乐乐把个人电话转接到110,短短半个小时,市公安局服务台连续接到1000+报警电话。
抖音到处都是“成了精”的孩子......
为什么这些内容会这么受欢迎关注?
是短视频APP的刻意引导?还是录制视频的哗众取宠?又或者是看视频的恶趣味娱乐?
可以说是三者共同导向的结果。
每个短视频APP的定位决定了视频录制者的风格导向,进而形成自己受众群体的娱乐喜好。
南抖音北快手就是个鲜明的例子。
“留住时间”的快手
快手CEO宿华用一个词形容快手:“记录”
“最重要的应该是记录,快手是在做对世界的记录,通过普通人的视角,以每个人的视角记录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意思的人、有意思的事、观察到的外部世界,还有想留下的关于自己的影像。”
画出关键词:普通人。
于是快手上大部分的画风是这样的:
(来一段社会摇吗?)
“杀死时间”的抖音
不同于快手,抖音从音乐、舞蹈切入短视频,讲究创意、传播和参与性,内容主要是供用户娱乐消遣,本质上是“杀时间”的消费品。因此抖音平台上多是颜值高、才艺好的“小姐姐”“小哥哥”,内容多以新潮酷炫的配乐和画面、搞笑的情节、场景和剧情反转作为传播点。
画风是这样的:
(小哥哥pick我吗?)
但相同的地方就是,短视频在一点一点消耗掉你的时间但你却浑然不知。
(快手抖音十五秒,天上人间一小时?)
在这里的15秒内你可以看到各种版本的放大招,也可以欣赏到来自各界牛人的身怀绝技。
如果在看书之前让你看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你可能会立刻拒绝:“不行,看完我就没时间看书了。”
但是让你看一个15秒的短视频,我相信大家都是可以接受的。
但你恰恰忘了一个无形的概念:电影是有结束机制的,而短视频的推送是无限量的。你不知不觉就被短视频的魔幻艺术所吸引,一刷能刷一个小时以上。
为什么卸载短视频APP?
有一句话是:你的时间花在哪,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那么,你就要思考,你想要从你花费的时间中得到什么?
是放松,是娱乐,完全OK👌,因为大众需要泛娱乐化的短视频内容缓解生活或工作压力。
但放松不是沉迷。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社会,面对庞大新生代的娱乐需求,各大短视频每一条的推送,背后都是一个运营团队,群策群力,经过初稿、初审、复审等一堆环节,目的是什么呢?
就是吸引你的注意力,点进去。
然后你被这些娱乐化内容牢牢地抓住眼球,开始了每天抖音快手15秒,天上人间一小时的生活。
当然,我并不反对适当的娱乐,否则活得也太累了些。
但是,更常见的现象是什么呢?
下班了,一身疲惫,想着:今晚要学习!却还是忍不住还是把手伸向了手机,打开短视频开始“放松”。然而放下手机已是深夜,然后告诉自己:明天再努力吧!
第二天,重复着跟前一天一模一样的生活。
没错,沉迷各大短视频娱乐的时间已经不能让你保持专注了,它们完全剥夺了你空闲的时间。
你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时间看书,没有时间进步。
可能短视频们也在逐渐的意识到大众既需要娱乐化的内容调剂生活,也需要实用性内容帮助自己提升生活品质。
相信网信办的约谈以及下架警告也足以让各大短视频APP们瑟瑟发抖寻求新的突破口吧。
我希望短视频可以在新的内容价值上积极探索,如同在天平的另一端放在了一块高价值砝码,平衡短视频生态,令泛娱乐内容和泛知识内容并重同荣。
期待一下,短视频会变成新的知识出口吗?
恩,那个时候我会考虑吧它们装回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