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姐妹音频摘录继续】
@大部分人一说到信仰,就觉得无论遇到任何苦难,这个“信养”就应该帮助人们解脱困苦,或解决难题。
通常,如果不奏效,人们就开始怀疑。
坦白的说,信仰与解决问题不是一回事。
信仰,是精神生活!
解决问题,要有方法,靠人,团队,组织等。所以,人们去认识生活和大自然,找到规律(道),才可以更好地去解决问题。
今天,听到一位有信仰的老人的讲话,很受启发。
他说,人们应该学会与苦难共同相处。
这个看问题的思路很有哲理。大千世界,百态横生,很多困苦或问题都需要自己一个人去抗或解决的,这也就是与困苦相处观点的提现。
两个事物或事件相遇的结果:
1,一方战胜另一方
2,两败俱伤
3,相处共栖
4,持久共处,一方慢慢战胜另一方。
你的选择?
@信仰,亦指对某种思想或宗教及对某人某物的信奉敬仰。
原始意义上的信仰是指天地信仰与祖先信仰。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天地与祖先是人类、万物之根本。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的产生是源于人类初期对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由此产生了各种崇拜祭祀活动,拜天地、祭神明,祈求神明和祖先保佑风调雨顺,祈祷降福免灾。[5] 亦有指对某种事物、精神、宗教或某人的信奉敬仰,把他们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或榜样。汉语词语“信仰”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实叉难陀译的八十卷《华严经·卷十四·贤首品第十二》“人天等类同信仰”一句,此处,信仰指“对佛教三宝(佛、法、僧)不疑,而钦仰之”意;也就是对佛、法、僧三宝之崇信钦仰。如:
唐译《华严经》:“不作逼恼众生物,但说利益世间事,咒术药草等众论,如是所有皆能说。一切仙人殊胜行,人天等类同信仰,如是难行苦行法,菩萨随应悉能作。”
其他,
鲁迅《朝花夕拾·父亲的病》:“我对于经霜三年的甘蔗之流也逐渐失了信仰,采办药引似乎再没有先前一般踊跃了。”
巴金《小人、大人、长官》:“对长官的信仰由来已久。多少人把希望寄托在包青天的身上,创造出种种离奇的传说。”
@辨明真伪是非的利器,非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莫属。科学方法的基础有二,一曰逻辑,一曰实证——从证据来,寻证据去。
@信仰是个人的意识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