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会 陪 伴
外婆有话说
如今,大人们都很忙。特别是一线城市的家长们真的很忙:忙工作,忙加班,忙应酬,忙学习,忙娱乐,忙刷屏,忙熬夜……往往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或陪伴的质量不高。理由很充分——“忙”。
“陪伴”的意思是指随同做伴。
疫情期间,一家老小都宅在家里,父母可能觉得自己在家时间多了,子女的需求能即时得到自己的回应就是陪伴,孩子们为此应该满足才对。然而,孩子们可能并不领情,他们理解的“陪伴”并不是父母空间上和自己的“在场”,也并不是时间上父母的即时回应,而是同在一起且能互助的陪伴。
“陪伴”的本质是一种平等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平等是“陪伴”的前提,否则,陪伴就演变成“管教”。而事实上,许多家长陪伴孩子的时候,多半是说教的时候,询问考试成绩的时候,诉说别家的孩子如何优秀的时候。
在有了充足的时间与孩子相处的时刻,父母需要将孩子的独立性置于亲子互动的前提,在陪伴中尊重孩子的要求、理解孩子的诉求,避免居高临下对孩子形成自上而下的压力。否则,更多时间的相处,孩子感受到的只能是更多的说教,而不是陪伴。
教育子女,最重要的不是买最贵的学区房,不是花钱上最贵的补习班,而是花时间陪伴孩子的成长。
父母在血缘上是孩子最亲的人,父母对孩子的爱也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然而这些并不能保证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起真正亲密的关系。
当孩子碰到困难了,是否愿意在第一时间向父母求助?孩子心中的秘密是否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我想,很多父母是不能给出确定答案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少真诚的陪伴,孩子难以产生对父母的信任感;缺少共情的陪伴,孩子难以将父母看作最亲密的人。
父母对孩子的“陪伴”是充分了解孩子的机会,通过“陪伴”建立起与孩子真正亲密的关系;只有亲子关系真正亲密无间,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才能畅通无阻,家庭教育才能实现预期目标。然而,现实中不少父母将陪伴狭义地理解为督导孩子写作业、指导孩子学习,需知与孩子一起玩耍、与孩子一起闲聊、一起做孩子喜欢做的事情也是一种陪伴。
陪伴不是一种满足既定目标的手段,它是父母真诚的付出、耐心的倾听、与孩子一同成长。有效的陪伴才能建立起父母与子女间真正亲密的关系,父母和孩子都将从这种亲密关系中受益。
父母积极回应孩子,孩子不仅看见自己存在的重要性,也感受到父母的爱。这是高质量陪伴必不可少的一步。
很喜欢一段话:陪伴是最好的爱,可以抵挡世间所有的坚硬,温暖生命所有的岁月。让我们“忙”中偷闲,学会陪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