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邻居小明,期末又考了第一
王大妈的孙女,钢琴她过了十级
我爸战友的儿子,一口流利的英语
我妈身后的女儿,有深厚的舞蹈功底
听到这些消息,我只能默默不语
你们的期待,我都明白在心底
无忧无虑的日子,已经变成回忆
晚上睡觉常常梦见,做错的那道题........
大家对这首歌曲熟悉吗?我想,如果不熟悉的爸爸妈妈们可以酷狗里搜索一下,你就全明白了!这首歌曲的歌词最后一句是:不要总拿我和别人比.......
我们来聊一下这首歌曲的来历吧!
去年夏天,9岁男孩吴耀杰的一首原创歌曲《我只是个孩子》,歌词句句戳心,唱哭无数成年人!
而第一张图,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留意到了,那是今年,综艺节目《少年说》中的一个女孩又登上了热搜。因为一直被妈妈拿来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她来到天台,对妈妈发出了内心的呐喊: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为什么你不看一下呢?!
生活中,父母总是忍不住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以为这样可以让孩子努力奋进,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孩子,你切不可骄傲。
但是,在这样一遍一遍“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好,你怎么就这么差”的灌输下,孩子又要如何自处。
我们的孩子明明是个独一无二珍贵的原版,却只能在这样“你不好,别人好,你要向别人学习”的反馈中,活成了七零八落拼凑出来的盗版。
而这,才是最令人遗憾的事情。
或许你并不想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较,可是不知不觉却陷入了误区……
家长在面对自家孩子和别人家孩子时有哪些错误观点?
现状:“有一个孩子是别人家的孩子。”
问题:放大别家孩子的优点,并与自己的孩子的不足点进行比较
心理学家说: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对孩子是精神虐待!
观点:“比”是正常的心理,但不恰当的比较不但不能起到激励孩子的作用,有时甚至会起反作用。不盲目地跟别家孩子攀比,跟自己比,跟过去比,才会让“比较”带来正面效果,使“比较”变得有价值。
【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正确的比较?
1、引导孩子接纳自己的缺点并学会欣赏他人优点
每个人在拥有自己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缺点,孩子更不例外。作为家长,更应该保持一颗包容的心,去接受他们的缺点,不要因为孩子的缺点而过度指责。
正确对待孩子的优缺点,不以单纯的比较来界定孩子的成功或失败。
正确引导孩子,不盲目指责。
让孩子学会欣赏他人优点。
2、把孩子爱比较的心转化为进步的动力
爱比较的孩子一般都争强好胜。
作为家长,应抓住孩子的心理特征,尽量利用这种竞争意识去调动他们不动怒、不生气的积极性,把孩子原本爱比较的妒忌心转化为进步的动力。
当孩子遇到此类问题时,家长应该先倾听,让孩子说出他的不愉快和不服气,然后在询问孩子,别人为什么在这方面强?而不是去询问,别人为什么在这方面比你强?
家长还可以将孩子的比较之心转化为进步动力,把孩子引导到对事物本身的兴趣上。
成长的动力就是对事物本身的研究,要将孩子引导到对事物本身产生兴趣,然后主动钻研它,逐渐成为自己的特长。因为所有的成功并不是为了证明比别人强,而是让孩子有一种成功的心理体验。
另外,家长们还可以设计小组合作完成的活动。
让孩子通过活动明白发挥别人的优势,各取其长成功率会更高,所收获而快乐也会更多。
3、给孩子绝对的安全感
随时随刻给孩子心理上的安全感。作为父母,我们需要了解所有情况后再发声,让孩子觉得在你这里很放心,跟你说事很放松。
各位爸爸妈妈,“比较”是教育、激励孩子的一种辅助方式和手段。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父母要正确面对孩子的优、缺点,系统地看待和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要从他一步一步前进的脚印中寻找原因,不能拿着“放大镜”用单纯的“比较”简单对孩子提要求、设标准,否则会产生严重的负面效果。
家长要做的只是引导!引导孩子走向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