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贫穷系列之“出路”》观后感
昨天晚上我看了BBC的“为什么贫穷”系列之《出路》,英译是“教育,教育”。
这是个纪录片,看完后我马上就将这个纪录片推荐给我的同学、朋友,也推荐给我的社员伙伴们去看。
真的,这个纪录片很难得,在中国大陆似乎是出于某种原因,我们并没能在电视台上观看到这部纪录片,可能是因为被“封杀”了吧,目前就是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可以看。
纪录片讲述的是中国大陆从1997年推出的产业化教育对中国大陆社会造成的影响。我在网上也搜索了一些关于这部纪录片的评论,和我的观点一样,都是同情乡下人,批判那些昧良心的教育暴利者。当教育成为大陆暴利行业之首时,你会是什么感觉?高考将每一届考生进行了分流,高分者流入低学费、高就业的大学,而低分者则流入高学费、低就业的商业性质较浓的学院,而若低分者又是来自乡下,则又有很大一部分会被那些昧良心的教育机构盯上而受其欺骗,要知道这被骗的代价可不小,被骗的代价是不菲的学费、父母家人的期盼以及四年或三年的青春。
这个所谓的“欺骗”,说了大家就会非常反感非常不满,当然可能不会有人主动出来遏制这样的黑心行为吧,只有政府可以代表人民粉碎这样的黑心假教育机构。为什么说这种机构是欺骗?片中的宏博教育学院,挂名“学院”,本身就是虚假,教师团队百分之九十都是该“学院”行政机构里的工作人员,老师就更不用说了,都是一些在公司里干过一两年的员工,比方说,在网络公司里干过的,熟悉网络运作的员工,就可以来这里担任网络安全技术的教学老师,是这样的,而在上课时候,教案不用背的多熟,只要在上课前一天晚上在网上搜一搜明天要讲的内容,百度上都有。而这样不负责任的教学,对学生来说公平吗,合适吗?其实很多学院级别的高等学校都这样,学生之所以在上课时间混,滑手机、聊天打发时间,大多是因为上课老师也在混。你台上老师混,台下学生不也得跟着混,外面招生广告做的那么漂亮,而里边真实情况却是这样,学生不心寒,我们这些局外的人都心寒!
我现在所处的情况其实也是这样,我也是属于低分者,尽管我在城里长大,但是我却也身不由己念了商业味偏重的学院。大一时参加了一门叫做创业理论的课程学习,任课老师在最后一天要我们自愿报名考试,考试过了就能买两本关于理财之类的证书,两本证书共700,不用说,我想你也应该知道,我考过了,我们很多人都考过了,但是花钱买证的人却没有超过三分之一。这只是其中一个“戏法”而已,还有很多。用纪录片中的一句话来讲,我所读的这种学院,招生老师就是“拼了命要把学生弄进来,收了他们的学费后,再拼了命想方设法把他们弄出去”,而在一进一出这个过程中,学校又会搞出一系列挖钱的把戏。即使如此,作为学生,我们仍然可以忍受,因为我们可以把这个当做是自己人生中因为高考失利而要经历的痛苦阶段,姑且可以当做是卧薪尝胆,但是毕业之后就不是了,片中那个戴眼镜的同学,他也是读这种商业味较浓的学院(和前面说的一样,“商业味”在此是指学校的挖钱、骗钱),然而毕业后出去应聘,很多公司都不认他。也就是说,他的这四年大学生涯,对他的就业并没有比较可靠的帮助。是他所学的知识不牢固吗?是他自己不努力吗?可能是吧,但其实学校也有责任,老师也有责任,如果说他自己要付直接责任的话,那么老师就是关键性的责任!
还有一个是,片中有提到,现在的社会,贫富严重不均匀,是极端的两种状态,要么富到死,要么穷到死。有的学生毕业后不愁没工作,因为家里已经安排好工作岗位,他毕业后就可以直接上岗,甚至有的学生没毕业就已经开始在公司里上班,甚至是当上了老板。我很佩服那些自我创业的人,当然也佩服那些天生福气的二代们。二代能珍惜父辈给他们的优势资源并加以运用,这是非常之好,可这就是现实,因为人比人比死人,没有这么强烈的对比,就没有那么多的话题,大陆13亿人,二八定律,处于顶端的大约2.6亿,以非贫即富论,则还有其他10.4亿穷人啊!穷人读书,越读越穷,学费一年一万,四年,毕业后就业一个月1000,不吃不喝也得四五年才能把学费挣回来。“有些人不需要努力,他一样可以拥有。”“心疼这个已经不太像共产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怀念和期盼真正能让大众学生不论城里乡下都实现公平的社会主义社会。”
我想,这部纪录片牵扯出的已经不仅仅是教育体制上的问题了,它更多的是折射出中国大陆许多许多其他一些方面,一些需要引起政府领导人高度警惕的问题!而对我们自己,则是一个激励,不努力,无奇迹,我相信,真正有才华、有实力的人,上帝一定会眷顾他。
大家加油!甩开负能量,是学生的把作业做好,把书读好,考个好成绩,是上班的就把工作做好,把上级布置的任务完成好,做出好业绩。心存善念,尽力而为。这大概就是我对这部纪录片的总体的一个观后感吧。
(注:文中有带引号的部分,其中词语是强调,句子是引用。)
写于2014.12.10,中国台湾彰化大村乡
欢迎关注我的微博@阿日_RiMor
这是我的私人生活号,我会定期分享自己最新的文章和言论给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