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老公出差两天,做饭的事交给我了。中午因为当班审片回来有些晚,赶紧下厨房做饭。
童宝今天不错,回来的时候完成了所有原定任务——拍球、看书、玩游戏。告诉我姥姥奖励了他看电视。并且注意了时间,我进门时电视已经关了。
这在昨天,宝贝在家的第一天,完全不同——因为姥姥犯了腰病,不能起床照顾他。我们前一天说好,爸爸不在家,妈妈要送哥哥上学还要上班,所以早上醒来后自己起床穿衣服吃东西。但事实上,早上上班前童宝就醒了。还是大叫要妈妈【捂脸】。于是衣服还是我穿,但起床程序的节奏比平时快了不少。
起床吃饭后,我准备走了,约定好了上午他要做些什么,但童提出边吃包子边看会儿电视,同意只看半小时。结果直到中午我回来还在看动画片。我严肃地说:你没有做到你答应的话。童宝自己也知道不对,赶紧讨好地语音换台"同一屋檐下"——这是我最喜欢看的节目。我暗自发笑,这鬼灵精!但告诉他,妈妈现在要做饭不能看。电视关了。
相比之下,今天他的变化让我有些欣慰。
很多时候孩子其实是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平和地指出问题也许比教训一顿来得更有效。
二
我继续做饭。童宝在客厅玩着他的玩具
一会儿,跑来,一边关上厨房门一边说:妈妈我帮你关上门哈。的确,因为油烟起初我是关了门的,但因为进出没关好,轨道门滑开了。我正心想,这家伙现在怎么这么有眼力见?但马上反应,平时他想做什么不想让我知道的事的时候,就会鬼头鬼脑地关上我的房门——嗯,有问题!
我站到厨房门口张望了一下,果然,发现问题了!小家伙正蹲在地上,用纸巾擦着什么,旁边还有他的专用扫把和撮箕。地上一片雪白,像撒了很多面粉。
我正疑惑是什么,眼睛开始扫描——一罐爽身粉在他身旁的盒子上。
"你在干什么?"
"没干什么,我在帮你打扫!"他有些慌张,笑着说。
"你把什么弄地上了?"
"没什么!"
欲盖弥彰!还能逃过老妈的法眼?!
不过,学了这么多育儿和心理学的我,不再像当初老大的时候,一点事大呼小叫了。今天,我快速分析了童宝行为背后的原因——知道犯错,担心挨骂。由此可见在他心里的我一定是一个严厉,易发脾气的妈妈——反观自己,的确在指出他问题的时候在语气和表情上没有注意,不亲和,有时候严厉严肃甚至烦躁吼叫。
孩子的不当行为就是提醒我们检查自己的关键时候。于是,我放松了口气。
"你是把爽身粉弄地上了吧?"
"嗯!我就是弄了一点点。"还是老实承认了。于是,我告诉他玩粉末是有危险性的。并教他处理的方法。
"宝贝,你弄在地上的东西是粉末,扫把和纸巾很难弄掉。"
"没事,没事。"
"你可以用拖把,拖把是湿的,才好弄。"
童宝几乎是从地上蹦起来,快速跑到阳台拿拖把,卖力地拖起来。
"看,是不是很快!纸巾太干了,弄不起粉。你也可以用湿纸巾擦,会比干的好。"
宝贝一听,立刻去找到一张酒精湿巾来。我都很奇怪他在哪儿那么快拿来了湿巾。
童很卖力的擦着,身上的粉,他也用湿巾在擦拭。我走过去帮忙把他的身上擦干净。过程中,他一直很配合,很快速,也很开心地弥补着自己犯下的错。完了之后还拿着拖把在客厅到处帮我拖了拖。不管干不干净,这样的做法还是值得鼓励的。
我在想,孩子有时候为什么会撒谎?很大程度上是他们的内心恐惧,害怕责骂,导致他们第一反应是如何掩盖,不至于被骂,即使是自己不会的东西,他们也会自作聪明想出一些"办法",往往问题没解决又犯新错误。所以打消他们的顾虑,教给他们正确的办法,才是真正帮助他们成长的方式。
另外,从孩子的反应中多学会反省。如果今天不是这样的操作,而是指责和批评,甚至教训他欲盖弥彰的行为,也许换来的是下一次更"危险"的欺骗,或者情绪激化不欢而散,最终解决不了问题。改变自己,才能更好地改变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