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一个无聊的课上,自然的打开了手机,看着满屏的APP不知所措,最后打开亚马逊买下来这本书。在此之前我对它一无所知也并不感冒,所以不要问我为什么要买,可能是因为便宜吧(・᷄ᵌ・᷅)。结果就是它躺在我的kindle里将近一个星期我也没有记起,要不是昨天又一个无聊的课上,我打算再买一本自己想看的书,发现居然还有一本没有开动的书,有那么一点点强迫症的我,最后开始翻开来了第一页…… 直到最后一页才发现不知不觉就看完了。
该故事有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以“今天,我的妈妈过世了” 开篇,然后我以为这回是一个很感伤的故事,然而后面的故事证明我完全想多了。接着这个叫默尔索的主人公以一个这不关我什么事的心态参加了80公里以外养老院的母亲的葬礼,他全程没有掉过一滴眼泪,也拒绝看母亲最后一眼,反而像平常一样喝着牛奶咖啡,打着盹。在送葬那天太阳和一整夜的守夜让他难受,以至于结束之后“当公共汽车开进万家灯火的阿尔及尔时我的喜悦,我想象飞奔上床倒头睡它十二个钟头。”第二天交了新女朋友还陪新女友看了喜剧电影,最后还一起回家了。之后帮被情人欺骗的邻居惩罚他的情人,并在警局为动手打人的邻居作证,然后在一次去海滩放松的周末进行了一场打斗,在结束回到海边小木屋的台阶下时,他不知为何再次来到了打斗进行的地方,碰巧当时太阳很恼人,他开枪杀死了邻居情人的帮伙,并在回神之后又冷静的连补了四抢,于是“这四枪枪响声仿佛短促的叩门声,让我亲手为自己敲开了厄运之门。”至此上半部分结束。下半部分开始便是围绕此次杀人案的无休止的辩词和庭审,由此开始,主人公不再是主角了,成了一个置身事外的局外人,主角变成了检察官、辩护律师,甚至是养老院的院长和门房以及庭审在场的记者,双方围绕着主人公的人性和灵魂进行探索,而主人公自己却插不上一句话。
在这一整个过程中,默尔索的情绪都没有多大波澜,他冷漠、无动于衷的存在在这个世界中,世界中的一切包括他自己都与他无关,他就是一个全世界之外的局外人。他在母亲葬礼上没了落泪,在结束之后急切的回家因为“太累了”,接受女友提出的结婚的建议因为“你提出来了”,他杀人因为“太阳太恼人了”,在庭审期间希望赶快结束因为“想要睡觉了”。他认为“三十岁死与七十岁死并没什么区别。”他喜欢沉默,喜好说毫无意义,他不相信上帝,在判死刑之后,开始他会想着上诉,最后他还是欣然接受了。
我觉得默尔索并不是文字表现出来的那样冰冷,我觉得他很勇敢,一个可以依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感受而不用顾及他人的方式来行事的人,难道不勇敢吗?他用一种自己的与世俗世界不相容的方式处理同这个世界的关系,只不过这个方式使他与世界格格不入,成了一个局外人,仅此而已。这也许是一种幸,也许是一种不幸。
这让我想起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所过得生活是我想要的吗?我并不能回答。我现在在读研,因为我有机会读研;我研究生依旧选择了这个专业,因为我本科就是读的这个专业;我现在每天忙忙碌碌的写论文,因为这是我的期末作业;……我并不知道现在我做的这些有什么意义,但总觉得有那么一丝意义,至于是什么我并不知道,当然也许根本就没有意义。
作者加缪有句话“重要的不是追问人生是否值得活,而是如何去活,包括承受因生活而带来的痛苦。”借此希望自己能够用尽一生的努力,去学会如何平凡的活着。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不喜请出门左转。)
小丁
2017.11.07
西南政法大学西苑一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