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精彩啊!!!
电影故事情节紧凑,环环相扣,信息量巨大,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道出了现实生活的奥义,人心不可测呀!
这篇影评主要是基于故事内容进行梳理分析的,抽丝剥茧之后观影体验进一步升华,太耐人寻味了!忌剧透者慎入!
电影采用的叙事方式是倒叙插叙齐头并进,梳理过了因果关系之后就成了这样:
农村姑娘黄欢想假怀孕骗婚,于是约男友肖宗耀在小树林见面,告诉他自己怀孕,肖宗耀觉得自己没法跟家里交代不知道该怎么办,肖宗耀的爸爸是村子里的村长,且颇有威望,恰巧谈话被偷了陈自立钱包路过的白虎听到,由于白虎嗜赌欠债于是借机威胁要封口费,无奈黄和肖害怕就一起把白给杀害,白死后用柴草掩盖尸体后逃走,而这一过程恰好又被路过小解的村长,也就是肖的爸爸看到了,出于护子之心,在等儿子和他女友走后,村长放火焚尸制造酒后意外失火致死的假象。
又恰巧这一天村子里另外两家人中有人不在家,一个是杀人从犯之一的黄欢,一个是酗酒还家暴的跛子陈自立。黄的家人以为女儿失踪了焦急寻找,陈的媳妇则习惯了丈夫时常不回家。
第二天村民看到小树林被烧得面目全非的尸体后找来村长,村长让村民来认领。黄家人以为是黄欢,因为黄欢和黄宝山有过口角,黄宝山扬言要杀害黄欢,所以误认为焦尸是女儿,认定凶手是黄宝山。黄宝山为洗脱杀人罪名就不打自招说出自己案发当晚在情妇家过夜,并找情妇丽琴作证,奈何丽琴否认。
黄宝山的妻子得知丈夫有外遇后一气之下回了娘家,在她妈的劝说下原谅了心生悔意的黄宝山。这是个厉害的妈妈,整部电影的最大赢家,她说让这件事一直压在他心上,只能永远对你好。
验尸的人检查焦尸后得出结论——这是一具男尸,恰巧尸体旁边还有陈自立的钱包和身份证,于是大家就认为这是陈自立的尸体。
说到黄宝山和丽琴,两人在偷情时丽琴无意说到想杀死陈自立,黄宝山表示支持,并出计谋杀人焚尸神不知鬼不觉。
丽琴也以为这是陈自立,于是给他操办丧事。这个时候村民中有一个丽琴的爱慕者大壮,大壮趁机表露自己的心意“以后我的就是你的”。岂料第二天大壮在开车的路上偶遇陈自立,陈自立搭了大壮的车,以为陈自立已死的大壮追求丽琴的希望破灭,心生害人之心,但他没有杀他,这个时候陈自立下车跑到山坡上拉屎,恰巧这个时候村长给他打电话,可能蹲久了脚麻,站起来的时候失足摔下了山坡,死了。大壮发现陈自立摔下山坡后将计就计,把这个秘密藏在心中。
丽琴给“陈自立”出殡那天警察打电话让她去认尸,丽琴领回真正的陈自立,却在大壮的车上发现了陈自立的拐杖,以为是大壮害得陈,于是对壮态度冷淡。
那假的“陈自立”怎么办呢?尸体被村长偷回家埋在猪圈,恰好这个时候白虎的哥哥为了躲避债主讨债来找村长借尸,村长心喜,这下白虎可以认祖归宗了。在给白虎出殡的路上遇到肖宗耀,肖宗耀听不知情的村民说这是醉酒失火被烧死的白虎心里十分震惊。
故事的最后,嗜赌欠债祸及家人的白虎死了,尸体没能回到祖坟,黄欢没能骗婚成功,村长和儿子去自首蹲监狱了,丽琴没有了情人,大壮没有赢得佳人的芳心,酗酒家暴找小三的跛子死了,欲擒故纵的高利贷也没有收到债款,该死的人都死了,该得到惩罚的人都得到惩罚了。唯一的赢家是小凤——黄宝山的老婆,老公不再出轨还因为愧疚之心一直对自己好。电影宣扬的价值观实在是太正了,善恶有报,不能有骗人之心(黄欢),不能用别人的隐私威胁别人(白虎),不能有害人之心(肖宗耀),不能赌博不能去借高利贷(白虎),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说出事情的真相(大壮),不能利用别人不良嗜好(高利贷),最后都会被命运惩罚。而有一颗宽容的心才能最终有好报(小凤)。哇,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片,有深度,有内涵,真是措手不及的一波思想道德的洗涤。
但是这部电影还是存在bug,禁不起太较真的推敲,比如:
1.黄欢明知道白虎的恐吓构不成威胁,自己没有真怀孕为什么还要一起杀害白虎,难道她不知道杀人犯比骗子的罪行更大吗?
2.为什么陈自立拉屎要在危险的山坡上,明知道自己是跛子,他是自己想死吗?
再来倒推整部电影的原罪:
如果柱子没有以为陈自立已经死了,那么他可能在发现陈自立摔下山坡之后就去救他了,也会通知丽琴而不是将计就计最后自己成了被怀疑的对象。
如果村长没有在陈自立拉屎的时候打电话给他的话那么陈自立可能就不会分神失足摔死了。
如果村长没有焚尸知道死者是白虎而不是陈自立那么他就不会给陈自立打那个电话了。
如果村长没有看到儿子杀人的情景那么就不会包庇他而去焚尸了。
如果黄欢不假怀孕骗婚那么就不会被白虎威胁。
如果白虎不嗜赌不欠债的话那么就不会去偷陈自立的钱包也不会威胁肖和黄要封口费而遭致杀身之祸。
如果高利贷不纵容白虎让他深陷债务逼上歧途的话那么他就不会欠钱,也就不会死。
如果黄欢的朋友不打那个电话提醒她不要被肖宗耀玩弄了的话那么黄欢就不会想出这个谎言。
最后得出结论,一个无心的电话和高利贷的放款引起的整个事件的轩然大波——原罪往往是发生在当事人之外看不见的细枝末节。又一场惊心动魄的蝴蝶效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