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这篇课文结构清晰,第一部分描写了猫的古怪性格,第二部分写了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作者用明贬实褒的手法,表达出对猫的喜爱之情。这篇篇幅短小的文章,语言朴实而生动有趣,处处体现作者的爱与温情。
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基础知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作者对猫的情感。第二课时主要学习文章的表达手法,在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第一课时主要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猫的图片,交流对猫的印象。
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环节二:认识作者
环节三:基础知识积累
1.认读词语
2.多音字
3.指导写字
4.词语解释
环节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一说老舍笔下的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围绕猫的可爱,作者写了那几层意思?
环节五:课堂小结
虽然课前进行了认真的备课,但是课堂上仍出现了很多问题。看似简单的第一课时,也显得不那么简单。在第一课时的导入环节,学生一上来就急于分享,我总不忍心打消学生们的积极性,导致课堂上交流的学生多了一些,导入时间过长。
在生字教学环节,我请同学们说一说每一个字的结构、部首、读音、组词,我再强调易错字,由同学们书空练习,接着评阅黑板上写好的字词。看似扎实的生字教学,实则效果不佳。因为在课堂上我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度。虽然每一个生字在课堂上都说到了,每一个易错字都强调了,但是别人在回答的时候,部分同学并未认真听,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课堂设计得再精彩再有效,如果没有把握好课堂纪律和学生的专注度,课堂简直就是老师完成教学流程的场地,效果可想而知。
同时在初读课文环节,几个上课活跃的同学早早举手,我把目光关注在积极活跃的同学身上,没有关注到全体同学,导致部分同学并未跟上学习节奏,课堂上一直在撵着节奏走。
对于这节课,我总结出两点:一,课堂上,老师要把握课堂效率,关注学生专注度;二,课堂上要面对全体同学,老师要把握好课堂节奏,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课堂,提高课堂实效性。
第二课时主要进行文本的品析与交流。主要设计了三个问题:
1.默读第一部分。说一说“古怪”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默读第二部分。小猫的淘气表现在哪些方面?
3.自由朗读课文,你读出了作者对猫怎样的情感?结合具体的语句说一说。
本文结构清晰,在朗读中很容易感受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在课文学习时,我又犯了同样的毛病,给学生留的时间太少了。一看到有同学举手,就急于让他分享交流,剥夺了其他同学自主思考的机会,同时总怕学生不理解,我还要再解释一番,反而把学生朗读感悟的机会遗失了。“读”几乎只是课件上的一个字,在课堂中并未组织让学生深入课文朗读感受,这也是这节课的一大败笔。其次,由于备课不充分,时间把握不当,阅读链接未在课堂中实施。在总结本文写法时,不够详细,这篇文章应有的美感,未得到很好展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