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孟子的忠告(下)

孟子的忠告(下)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4-10-25 00:05 被阅读0次

最后,孟子从正反两方面得出一个总的结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忧患使人警醒,奋发有为,故能长存,安乐使人不思进取,懈怠荒政,迟早会灭亡。

这段话的断句,有两个地方值得一提。一般的断句是这样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我认为应该是这样:“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苦其、劳其、饿其、空乏其、拂乱其等为并列结构,所谓空乏其身行,是说囊中无一物,举步维艰。其次,“人恒过,然后能改”一句,是对“曾益其所不能”一句的延伸阐述,因此中间应该用逗号。

这段话出现在这里,孟子到底想说明什么呢?如果不能透彻的理解,它不免给人非常突兀的感觉。

《告子》篇的核心,孟子首先要强调的是,人性是善的,人人都是如此,在这一点上圣人和普通人没有区别,其次,现实中有很多使人违背本性的诱惑或压力,君子应该始终保持本性的善;最后,孟子强调保持善的本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只有在与不善的对抗中,人才能不断走向完善。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这些人都曾经是凡人,但是他们能够动心忍性,所以成为了圣人,这为大家树立了典范,可以说是臣道。同时,对君王而言,应该发现提拔这些君子贤人,实现天下大治,而不是安于现状,醉心于安逸奢靡的生活,任用小人,悖仁违礼,否则就会灭亡。

因此这一段话,是孟子对全文的引申总结,也是对统治者的现实忠告。

但是,对于孟子的忠告,很少有人能够听进去,像齐宣王这样的君主不能重用孟子,推行仁政,而热衷于攻城略地,图谋霸业,孟子必然是选择离开。因此,《告子》最后一章,孟子说:“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教诲人的方法有很多,我不屑于再给这些人直接的教诲,其行为本身对他们也是一种教诲,希望他们能够反省。

【《孟子》简读之告子篇019】

相关文章

  • 孟子(下)

    尽心章句上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

  • 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孟子·离娄》:“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论语·颜渊》: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

  • 孟子

    看了一些孟子的介绍,分享一下。 孟母三迁 孟子解释什么是大丈夫 孟子仅次于孔子,亚圣。 孟子说事有不得反求诸己

  • 孟子的复与兴(孟子课程结课写作)

    我们的孟子课程已经节课,那么这篇文章就让我们再梳理一下孟子整个的观念。 首先我们来看孟子说的道统的起点。 孟子认为...

  • 《孟子·尽心下》38:孟子的“墓志铭”

    《孟子·尽心下》38:孟子的“墓志铭” 孟子曰:“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

  • 从“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间关系分析亲子室内IP文旅的发展

    关于“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之间关系的论述,大家比较熟知的是《孟子·公孙丑下》。在《孟子·公孙丑下》中孟子曰:天时不如...

  • 《孟子•尽心章句下》

    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公孙丑曰:“何谓也?” “梁惠王以...

  • 孟子十四尽心下

    14·1 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 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 公孙丑问曰:“何谓也...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出自《孟子》的《滕文公章句下》。孟子的本意还是,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孟子·告子下》28:孟子想干啥

    《孟子·告子下》28:孟子想干啥 鲁欲使慎子为将军。孟子曰:“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一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的忠告(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ovnr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