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5日,一年一度的中国马拉松年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马拉松人”齐聚黄浦江畔,对刚刚过去的2017年进行总结,对即将到来的又一个马拉松热年2018进行展望与规划。马拉松,自2015年成为中国社会的热词,3年来,它的热度不减,从2015年的134场赛事至17年1100场赛事,马拉松激进的脚步从没停顿。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40766/94d094e3174e34ed.png)
25日的马拉松年会上,主要参会的是各个马拉松赛事相关的政府、体育主管部门,赛事公司,赞助商,以及中国田协的会员单位。还有一群看似与马拉松并无直接关联的人并没有到场。
实际上,马拉松作为一个产业取得的发展成就,并不仅得益于体育产业政策的推动,跑友大军的增长,赛事公司的兴起。过去20年,中国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成就,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异军突起才是让马拉松产业在几年内突飞猛进的助力器,爆发式增长的马拉松,实质是由这一群在各行业积淀已久的行业领军者盘活带动的,没有他们早已储备的产能以及顺应市场的转型能力,中国马拉松产业的发展或许难成就如此高速发展的速度。当然,在整个马拉松产业中,首先分享到产业红利的也是他们。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40766/4c6163e8a7bd3a1e.png)
一年2亿元
赛事搭建商喜笑颜开
除了几个一线城市以及少数省会城市的马拉松赛事,大部分马拉松赛事公司尚没有直接收获盈利。但马拉松赛事搭建商例外,2017年对于他们来说是丰收的一年。
“我最多一周有3个赛事搭建的活!”来自江苏的搭建商Z先生既无奈又得意的说。Z先生的公司之前以体育器材、场地地材为主营业务,但这几年随着马拉松赛事的兴起,他们快速将业务布局到了赛事搭建。”比赛太多了,我们现有的人员根本忙不过来。“
马拉松赛事现场搭建中 图片来自网络
一场马拉松赛事,涉及到的搭建业务有竞赛部分的,有环境布置的,也有赞助商互动宣传的。虽然目前每场比赛组委会都不会投入太高的搭建预算,但这部分的开支是硬性必不可少的。一场比赛十数万至上百万的的搭建预算,对于搭建商来说却是个净利润率相对不错的好活,如果能像Z先生那样承接到多个赛事,那么主要的物料都可以重复使用,利润更好。
按照每年1000场跑步赛事,每场比赛搭建支出平均20万推算,马拉松搭建的全年市场规模就有2亿!那些在马拉松产业链中,看似无门槛,低端的搭建商正在默默的赚取利润。随着马拉松市场的发展壮大,赛事搭建商也会诞生出行业的领军企业,将现在低端、无太多技术含量的初级业务推升成一个全新的行业。
“牛仔很忙”
一年绕地球飞行8圈的马拉松摄影师
根据中国人像摄影学会公布的《2017中国人像摄影行业发展报告》中的数据,目前,我国有相关经营单位41.6万家,从业人员602万人。而在过去的几年,不少原本主营婚纱、儿童摄影的公司又多了一项新的主营业务——马拉松摄影。作为这602万分之1,摄影师陈卓这一年是他们之中最为忙碌的一个。
过去的一年,陈卓和他的摄影团队他保持着一年365天,每天12小时的工作节奏,为65场马拉松赛事提供摄影服务,拍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几乎每周都在出差”,最忙的一次,陈卓在两天之内跨越1600公里,拍摄3场比赛。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40766/d62d1dfd222f331e.png)
陈卓说,2018他还会继续拍下去,他热爱这份工作,“现在年终总结都不用自己写了,大数据就帮你总结了”,2017年,他飞行212次,在飞机上度过的时间就有22天,飞行里程超过30万公里,相当于套地球飞行了快8圈,并可以凭这一里程数抵换星空联盟公务舱环球套票,从小定下的环球飞行的梦想竟然就在不经意间唾手可得。他说,唯一有些发愁的是参加比赛的工作证和奖牌太多,家里专门有个架子挂工作证和奖牌,估计快挂不下了。
陈卓不知道的是,距离他2000公里外的广州,五金制造商Y女士有着与他同样的烦恼——“奖牌太多”。
礼品产业乐开花
奖牌制造商盆满钵满
过去的一年,国内共有1100场各类马拉松比赛,总计500万人次的参赛数量,意味着要消耗掉的奖牌至少500万块。春秋两个马拉松赛事最集中的季节,一天就能接到十几单奖牌订单,Y女士工厂里的机器常常是24小时满负荷运转。在接受采访时,她还正忙着回应旺旺上的客户咨询。有的时候客户要得急,就得连夜生产。熬夜工作,几乎成了Y女士这一年的家常便饭。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40766/a7f65435bc1135c8.png)
奖牌奖章过去一直是传统礼品产业的一小部分,厂商主要分布在深圳、广州东莞和浙江温州。这些厂家过去主要负责生产各种纪念章、游戏机币、标牌等金属工艺品。不过,如同共享单车成就了自行车厂商的复兴一般,2015年,礼品厂商赶着中国马拉松爆发式发展的契机,开始转型主攻马拉松奖牌,如今马拉松奖牌订单占到许多工厂总业务量的八成左右。
Y女士说,过去的奖牌订单多为校园运动会,或是一些企业自行组织的赛事,所需要的奖牌数量不过百个。但再小型的马拉松比赛,参与人数都以千计,在订单量上自然翻倍增长。去年年底,Y女士也实现了年初定下的小目标,给家里又添置了一台小轿车,“将来即使单双号限行,也不用担心了”。
赛事公司
亏损是成长的代价
在过去的几年里,“体育赛事公司”可能是注册成立最多的一类,据马拉松年会数据显示2017年注册备案的马拉松赛事运营公司达191家,这其中既有中奥路跑这些深耕马拉松多年的专业公司,也有近3、5年发展壮大的智美、汇跑等新秀。但大多数公司,都是近3年新进入跑步赛事行业的,他们此前并没有太多赛事运营管理经验,凭借着对跑步的热爱,在马拉松的大潮下进入行业,交学费便在所难免。
从国外引进的比彩色跑(Color Run)历史更久的“摇滚马拉松”亚洲首站成都摇滚马拉松在跑友眼中就是一个问题赛事。天价报名费,赛前领物遭疯抢,重复发枪,赛中完全rock不起来的摇滚元素,皆成为吐槽对象。网友李哈哈更是在微博上自嘲,自己在都江堰的冷雨中遭遇了“穿着全马衣服,拿到半马奖牌,跑的是乐跑”的奇幻漂流。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40766/b466761ff36724bc.png)
类似被诟病的马拉松赛事在2017年并不鲜见,有些赛事连赔本赚吆喝都没法实现,跑友的吐槽意味着对这类公司运营能力的不信任,再想翻身必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赞助商
越来越牛气
2017年,很多赛事组委会发现完全免费的服装赞助不再那么容易获取了,赞助加采购成为服装企业与马拉松赛事合作的新模式。大品牌的服装企业甚至除了几个知名马拉松赛事外,对所有的中小型赛事完全免谈。这也催生了一大批无品牌的代工或加工服装企业获得了意外的订单。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40766/3ba6c9d3055abf22.png)
入行2年的D先生去年新入职一家赛事公司,并负责4月中部地区的一场马拉松赛事执行,他没想到,与饮水赞助商的对接让他过去2年的跑步赛事经验被彻底改写。
该比赛原计划全程15个饮水点的饮水饮料分配表他修改了不下10次,赞助商却永远只回给D先生他们按照自己的经验所做的最初版本。“这个点根本用不了这么多水”“我们赞助了这么多马拉松比赛,听我们的没错”。这种理由,在D先生看来,不过是赞助商想“偷工减料”的借口。比赛日当天D先生成为了移动送水工,哪里需要哪里搬。“组委会被赞助商指挥了!“D先生郁闷的说”现在的赞助商真是越来越牛气!”
跑团
生财有道但别忘初心
2017年1100场跑步赛事,有不少四五线城市,六七线县区是赛事主战场,各地政府倾全城之力打造的城市/县区马拉松,在众多知名马拉松赛事的挤压下,选手招募成为难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40766/a68002f936bb6519.png)
下半年,Z小姐成为西南地区一场马拉松赛的工作人员。由于举办地交通条件较差,又是首次办赛,报名从开始就不太理想。跑友出身的Z小姐,满怀信心的开始联系附近几个大城市跑团,“免费名额加上当地的旅游福利应该还是具有足够吸引力的”,Z小姐如是想。某市一个知名跑团积极响应了Z小姐,并发了一份“报价单”:招募费用每人50元,包车往返20辆大巴,跑团内部奖励前50名奖金,免费提供食宿…..林林总总的费用计算下来总计20余万。并称该跑团为类似组委会提供过多次服务,价格童叟无欺。
我们不排除有些马拉松赛事出于种种原因,无奈的接受了某些跑团的类似有偿服务。在马拉松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这些乱象。我们希望这些生财有道的跑团团长能回归跑步的初心,不要将众多热爱生活的跑友演变成自己谋利的工具。马拉松产业处处是商机,何必用这样的手法?
过火
数量过多的中国马拉松?
舆论对中国马拉松并不是只有赞誉。2017年,《中国式马拉松骗局,商业驱动下的蒙骗与狂欢》、《马拉是中产阶级的广场舞》等文章对中国马拉松的发展提出了质疑。
作为中国马拉松的主管部门,中国田协对马拉松的发展保持着应有的警惕,“中国式的马拉松和其他事物一样,存在虚火、存在泡沫、存在盲目性,这也正是中国田协在未来需要面对的复杂局面。”中国田协副主席王楠说。
事实上,一年1100多场比赛与跑步产业发达国家每年的数万场的数量相比并不算多,以美国为例,每年全美跑步比赛超过3万场。但在美国每年的3万场赛事中,5公里和10公里的短距离基础赛事占到70%,而全程马拉松的占比不足4%。全美每年完成5公里比赛的跑者超过800万人,全马完赛人数还不及这个数字的10%。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40766/599d58e87c0f495f.png)
与中国其他产业发展初期存在的问题类似,重上游轻基础,结构不合理是马拉松现存的主要问题。马拉松赛事是考验城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的大型综合性赛事,但很多并不具备此能力的中小城区仍将全程、半程比赛作为主打,赛事虽勉强举办下来,但对城市生活的干扰也在所难免。另一方面,没有厚实的基础,没有专业的5公里、10公里赛事的积累,让很多跑友未经历练即参加半程、全程马拉松赛事,也存在着隐患。
两周前,包括国家体育总局、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卫生计生委、旅游局等在内的11部委联合研究制定的《马拉松运动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丰富赛事产品供给,创新马拉松赛事形式,为跑者提供如锦标赛、大满贯、奔跑中国、健康中国、韵动中国、一带一路、奥跑中国、社区跑、花园跑、校园跑等不同规模的优质赛事。我们不难看出,打好基础是这份产业规划中被高度重视的中国马拉松痛点!“赛事供给总量不足,无法满足人均参赛要求”年会上,中国田协也对此进行了总结。
可喜的是,广大的跑友已经逐步形成了科学跑步的意识。在前不久多家跑步媒体发布的跑友调查中显示,越来越多的跑友不再拼跑量,拼参赛数量,科学的跑,健康的跑成为大家共同重视的焦点。大众对马拉松也不单是42.195的仰望,全马只是一个距离,并不是一个高度,“快乐奔跑,健康生活”才是脚步应有的韵律。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40766/2835068b7f9a29e6.png)
2018
有些畅想令人心驰神往
在跑步热潮持续升温的大环境下,2018,会有更多的跑友加入到马拉松大军中。
赛事种类更加丰富。亲子跑、儿童跑、家庭跑、企业跑…参赛个体日益多元化,或许不用等到2020年就可以实现1000万人次马拉松参赛规模。
会有更多的行业被马拉松吸附。告别人工检录,人脸识别检录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也许用不了多久,跑友们还能在比赛现场看到液晶显示屏的公里牌,指示牌;自助式存取包服务;手机自拍图片现场互传等……
马拉松的跑道延展到生活中更多的领域。除了与体育强关联的奥体中心(体育中心)、运动公园、城市步道绿道、跑步将更多的进入到校园、社区、旅游景区、城市广场、大型商业综合体……
5公里、10公里的专业比赛更受欢迎。基础跑步赛事越来越专业,越来越有趣,普通人参加比赛的便利性更强,大众在科学跑步知识的普及下,更注重跑步能力的逐步提升。
赛事公司更多创新突破。在竞赛更专业的原则下,跑步赛事公司在竞争日益激烈的2018年,将推出更多的创新,在赛事服务、赛事宣传、赛事周边各个领域,带给跑友更多惊喜。
过去20年,高速发展的中国在很多行业领域后发先至,改变了全球产业的格局。体育作为一个中国较晚发力的产业,一直以来都以国外为目标不断进取,但遗憾的是,大多数体育赛事还处在“一直在模仿,从没有超越”的局面。在体育产业众多细分的行业中,马拉松产业是国内发展最快的分支产业,3年的发展,让我们应该建立足够的自信,对于那些全球知名的马拉松赛事,我们除了膜拜,也可以拥有超越的企图心。庞大的中国跑友群体,坚实的中国制造业,激情的中国体育业,科学务实的中长期规划……所有这一些,都为中国马拉松的发展书写了大大的利好。如果2015年开始的马拉松热标志的是产业兴起,2018年则是中国马拉松产业升级的元年,全产业链的盈利格局将逐步形成。我们大胆的预测,到2020年,不仅在数量上,重要的是在质量上,中国马拉松必将成为全球瞩目的产业,会成就多个全球之最,引领马拉松这项古老的运动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40766/2171a76fe520596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