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鸿乾(已故)
编缉/薛凯少
大璋薛姓起源
大璋村位于正宁县周家镇东边,东和房村沟,王录的马鞍山以水渠为界,南边山地和宫刘川的山地为畔,西和周家、曹家咀为邻、北和房村接壤。塬面小,山峁沟壑地盘大,纵横约有二平方公里地域。吾大璋薛氏始祖(名讳待考)明中期(1472~1573)从山西洪洞县下贾村迁移到陕西省庆阳府宁州南边的沟壑地[从今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迁到今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周家镇大璋村薛家山]。
西源文化发源地为近水拓荒夫妇二人携三子便住在四郎河北边的半边上,后来人们便称”薛家山”。随着生活好转,三子皆成立。在下坳置塬面地数亩,在庄子修庄基,从山上迁居上塬。人口相继增多,大璋村庄子的小村屯形成,这便是大璋村薛姓起源。清朝初期大璋村刘姓人已衰势,人口逐渐减少。始祖子孙辈便向老庄购地发展,除老大这一支族留老屋居地外,老二、老三迁居老庄。老二住塬畔、老三住老池大地窑。三大分支后人各塑祖影,各修家谱,自成族系。自始祖迁徒到至今,已有五百多年,薛姓在大璋支已繁衍二十二辈,五百余户,三千多人口。大璋薛姓系同宗。
夏/背洼晨日初大璋村起源
关于本村起源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据前辈薛崇利传讲古时,这时杂乱而居,到了元代以章姓居户甚多,形成村庄,而称“大章村”。明朝初期章姓人衰落迁徒所剩无几,而刘姓人户族聚众。为改变章姓的衰势。有智之士便在章字傍加王,意在此“早立王”使原大章村成为现在的大璋村”保留至今。
第二种:相传本村以前称大庄,元朝章刘二姓居此地,章姓户族浩大,人数居多,人称大庄。刘姓子孫不旺,后来谐音叫成大章,这就是大章村起源。明朝时章刘二姓已成衰势,章姓子孙外迁,刘姓人少,始祖居此、自立更生、勤播善耕、忠厚仁和,育养子孫。清中期吾族人口众多,三千余众,人称大章薛家。后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因与王录马鞍山以水渠为界,改章为璋,大章村改成今大璋村。
大璋村位于正宁县周家镇东边,东和房村沟、王录的马鞍山以水渠为界,南边山地和宫刘川的山地为畔,西和周家、曹家咀为邻,北和房村接壤。塬面小,山峁沟壑地盘大,纵横约有二平方公里地域。
以居住老人的老村庄为点:北边:周家斜,
东边:尖子,寺圪塔,桐木咀,背洼,东沟,刘家场背,刘家坡,庙咀子,荒草岭,老城沟,洼边子,杨家沟子。
夏/林场晨日初景
南边:老庄沟,吕台,鳏夫滩子,袁氏沟,大沟,梨洼沟,哄老婆咀子,苜蓿洼,马家岭,酸枣背洼,东岭,乱山子,桃花渠、南爷山、豹子壕、乔家咀子,洼里,麻坷老,东坡湾,崾此,南场坡,庄子山,庄子沟,大小黑牛洼,穿草洼,十一庙岭子,水麻渠、王氏圪塔,薛家山。
西边:胡同西,淀冰,西头子,桑园,下坳,曹胡同,沟畔,杨家山,杨这家窖口子,黄家哇,黄家沟。
村地名:城背后,刘家头,塬畔里,城里头巷子,百坊台,大坡,庄坡,碾子窑,老院里,老同子,庙疆,四渠乱壕予,陶沟子,老池呀,胡同里,顺路,庄子,小老池等。
水坝全景根据年奉丧祭,亲族远近薛姓已形成十五个小分支。
其中:老屋:(庄子)大分支已形成八小分子第一小分支:
老屋里,薛秉文同胞弟兄七人,子辈,薛端,兆玉,绪明,兆周,兆云,禄明,孙:兴堂,兴国,守业等。
第二小分支:(以老屋居地为点)前头呀:薛芳,薛德洋,进洋,俊俊。
第三小分支:里头呀:耀亭,兆伟,兆民等
第四小分支:地窑里,秉华,秉均,秉财,子辈,兆和,金长,长牛,知义,兆甲等。
第五小分支:薛家山:兆琦,有瑞,清瑞。
第六小分支:洼里呀:薛升,薛启,薛吻,子辈树君,树臣,树勋,孙薛修,正民,与群,富汉等。
第七小分支:老庄城背后,薛树全,薛树德,子辈:薛谦,薛义,薛玉,薛忠。
第八小分支:老庄庄底:薛树森,子:汉荣,汉兴,正兴等。
薛家老城
塬畔大支分四小支:
第一小分支:城里巷老里书呀,子薛永春,永夏,永秋,永冬等。孙:登亮,登魁,登科,登彦,登城等。
第二小分支:塬畔薛臣弟兄六人,京和,天德,彦仁等。
第三小分支为塬畔地窑里,薛彦儒,彦兴,彦敬等。
第四小支为薛荣唐弟兄五人(刘家头)
庄底窑洞老池分支分三小支:
第一小支:城背后:薛兴旺,薛兴让,薛耀,俊德,俊福,奎伍,忠昌,忠良等。
第二小支:老池大地窑:薛亨、薛珍,薛斌。薛孝儒等。下有薛有亮,西亮等。
第三分支为庙疆薛荣(包括迁居葛薛义)薛相唐,(包招肖金薛拴蛮),子振魁,步云,正宁,转社等。另这一分子还有庄畔薛双城,
其子薛治财乳名,登登,后继无嗣,较近迁居周家薛秋发,其子薛铁虎。
关帝庙遗址
资料来源:《塬畔薛惠支谱》《大槐树薛氏家谱》《正宁县志》及《大璋村薛昒谱系》《庄子谱系上下册》编辑而成。
2018.8.2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