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的体悟,一个人一种味道。正如小白所说,眼界、胸怀、层次、角度和理论的不同,所得到的意境滋味必然不同。想要深入了解作者对自己书画作品赋予的意境和内涵,只有不断学习理论,用穿插、不同的眼光,去见习、理解不同作品的不同趣味,逐步提升,加强自己对书画艺术的修为和鉴赏能力。
学书者得了解笔法、笔势、笔意和章法,他的作品才可称得上是书法;学画者得掌握各种 手法的用运,画面的整体布局,留白的的处理,远近、浓淡的对比,他的画品才可称之为艺术;同样,音乐如是,不懂得乐理,各种乐器的品性,乐曲起势,对情绪宣泄的高潮扩张和平复舒缓的衔接过渡,那么他的音乐又怎么带给人美感的享受呢?此处说的是鉴赏基石的建立,了解掌握了鉴赏理论的基础储备,穿插、多角度欣赏书画艺术,才能得以行进。
为什么要多角度、穿插的欣赏书画艺术?多年前一首《思念谁》歌曲,同是巫启贤演绎的有两种版本,一是大提琴的伴奏版,一个是二胡的伴奏版。他的词风已经很有味道,对作曲和伴奏取决都是在为整首作品增色。两相之下,二胡的伴奏版优胜与大提琴,也所以后来,就没有了大提琴版本的那首作品了,也因此成就了巫启贤个人的歌坛地位和情趣标签。可见,从作者到观者,艺术创作的再现和欣赏,都是一种渐进的过程,都是各自角度的比较取舍,去伪存真,渐进渐精。而对于那些经过时间沉淀的精品艺术,我们简直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不一样的起点,结合自己的修为,也唯恐落得“取法乎上,仅得其中”的境地,所以一切修为的路途,都从来漫长。
意境此篇,为“授人以鱼, 先使得渔鱼之趣,而生渔鱼之心,而志坚精进,而有鱼之获”之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