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词:思维管窥
就是思维窄化成管状,一次只能盯着一个目标。
这个解释好像有点太抽象了,还是说个经典的小故事吧:
一,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
老和尚说:咱们庙门前,有株老树。一只兔子在树下打了洞。
如果兔子把树根掏空,大树倾倒,砸到香客。香客就会起诉索赔。
赔不起。
所以,为师交给你一项任务:拎着锄头,去把树洞里的兔纸掏粗来!
OK。小和尚手持锄头,兴冲冲出了庙门,开始打洞掏兔。
但刚刚挖了两下,发现锄头的木把有损坏,小和尚就决定先修好锄头木把,再继续掏兔。
磨刀不误砍柴工,对吧?
小和尚去找木匠借斧头。
不想木匠说:我的斧头坏了,你只要去找铁匠修好我的斧头,我就把斧头借给你。
小和尚就去找铁匠。
可是铁匠的木炭用完了,小和尚就去山中找烧炭工。
烧炭工没有车运木料,小和尚就去找车把式。车把式要求小和尚先上山把跑丢的牛找回来……
好多天过去了,小和尚匆忙在奔波。
老和尚问他兔子掏出来没有。
什么兔子?……小和尚茫然:我的人生是寻找一头牛,跟兔子有什么关系?
——走着走着,就忘了来时的路。
把全部的精力,用在鸡毛蒜皮的琐事上,而忽略了人生最重要的。
这个目标,就会变成人生的全部。
这就是思维管窥。
二,岁末年关,家中的事,工作的事情,各种的迎来送往都忙了起来,连路上也变的拥挤了。
在这些忙碌中我也会经常的迷失了方向,只是盯着忙碌本身,而忽略了目标是什么。
那么思维管窥要怎么应对呢?
简单说:莫忘初心,方得始终。
牢记一个公式,说不定能彻底改变我们的命运:
自尊或耐性=1/目标。
你的自尊感,或是忍耐力,与目标成反比。
目标越小,耐性越差,自尊意识越强。就像家里的某个亲人,开车在路上看到有人按着喇叭超过了他的车就觉得是瞧不起他,一定要加大油门追过别人。
目标越小,越沉不住气。比如有的家长,为陪孩子做作业大动肝火,——作业不重要,孩子的成长才重要。可是家长被困在作业里,无名火起大吵大闹。
埋伏在隐蔽处的士兵,不会因为一只蚊子飞过来,就咆哮吼叫。那样会被敌人发现,一粒子弹撂翻你。
脑子清醒之人,选择足够大的目标攻击。被蚊子叮两口,也就忍了。那些在小事上不能忍的人,一定是没有大的攻击目标。
我们的目标必须要足够大,才能把认知撑开。把窄缩成一根管子的思维破开。
目标足够远,足够大,眼前的忙碌就变得极小。陪孩子做个作业,也是亲子过程。出于功利的法则,我们不会为一点小事而贻误大局,头脑就容易冷静,就会赔笑脸说好话。我们是做大事的人,没理由在小枝节上耽误太多时间。
三,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我们都是管窥者。以为自己的目标够大。但在真正的高手眼中,仍不过是一个点。
——仍不过是个管子里窥探到的小枝节。
我们以为,自己正在为大事而忧虑于心。可在高手眼中,我们不过是另一个抓兔子的小和尚。
如果我们的目标如山那样庞大,我们的认知就会被扩张打开,虽然我们仍然是管窥,人类的认知,永恒是管窥。但我们的管窥范畴,比别人略大一点点,这就是进步,这就是前行,这就是我们的荣耀,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使命。
所有让我们感觉到委屈,所有的苦,所有的怨,所有的伤,所有的悲,终将在逐步打开的认知中,渐显微乎其微,无足轻重。届时我们的心,才能恢复平静,恢复快乐,才会在越来越少的无谓纷争中,始终把握初心,更多的感爱到生命的轻灵,感受到爱,与温暖温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