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冬(四)
备好了吃的穿的烧的,眨眼就进入了十冬腊月了。除了学生要继续上学之外,勤劳了十多个月的乡亲们就开始窝冬了。那时候的房屋都是土墙土厦的矮小瓦房,以土为主的房子保温程度还是不错的。矮小的屋子里的土炕,又用土坯封得只剩一个面供人上下,并且吊着厚厚的棉门帘。人们在土炕的火口塞一抱棉花柴,或是一筐柿子叶,一把火点燃这些柴火烧完之后不到半个时辰,土炕的暖烘烘的了。入夜的时候,再在土炕的炉膛里加一些麦衣,让它慢慢的欧着,这样炕上的温度就不会下降多少。不管白天还是晚上,窗外北风呜呜的作响,屋子里的炕头上却是非常的暖和。只是土炕下面的厨房仍然异常的寒冷。早上起来做饭的时候 ,水缸里常常结着一层冰。有时候冰层厚,舀水的勺子打不开,只好用擀面杖在水缸里使劲的捣,直到捣开一个窟窿。到了八十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了,有了无烟煤土炉子,紧接着到了八十年代中期 ,蜂窝煤炉就十分普遍了。家家户户盘起了土炉子,或是买回来生铁炉子,这些烧蜂窝煤的炉子的背后都通着土炕,煤烟就从土炕的烟囱排出去了。每到寒冷的冬天,人们守着炉火,蹲着茶壶,喝着茶水。烤着红薯、烤着馍馍。并且置办了小锅小灶具,在炉子上做饭炒菜,主妇们彻底告别了拉风箱和烟熏火燎的日子。自从有了炉子之后,每到初冬季节,人们再也不用搂柿子叶,拔棉花柴了。
那时候的冬天,雪非常的多。大巷小道,高墙矮墙,高低参差不齐的房子,还有落叶乔木上,经常是厚厚的积雪。其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