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经历过琐事缠身的时候。或者是繁杂的工作事务,或者是家长里短的家事,再或者就是被琳琅满目的商品所迷惑。在这个时候,迫于仓促决定的无形压力,我们可能会做出言不由衷的决定。
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都想完成更多。在大部分人的思维里,努力与结果是呈正相关的关系,因此人们停不下不断努力的步伐。因此,即使知道自己已经非常繁忙了,当遇到看起来很好的机会时,人们还是会急匆匆地应允。
即使是被誉为“21世纪的史蒂芬 科维”的格雷戈·麦格沃恩,《精要主义》一书的作者,也曾遇到过仓促奔忙的窘境。研读法学半年来,他和大多数人一样过着横跨多领域的忙碌生活,白天攻读法学,晚上研读管理学书籍,利用闲暇时间写作。直到在一个平常的黄昏时分,他列出自己要做一辈子的事情,法学院并不在清单上面。几个星期之后,他从法学院退学,开始了自己作为教师和作家的职业生涯。于是,也有了《精要主义》这本书的面世,所创办的This咨询公司也帮助不少知名企业抛掉琐碎,直抵精要。
《精要主义》推崇的是“更少,但更好”的行事铁律。书中列举了无数个企业家和政要人士活出精要主义之后所获得的巨大成效。让我们不禁好奇,为什么“做得更少”反而可以带来更多、更好的成果呢?
因为,时间与精力只用于有意义的事。
想象一个衣柜,如果常年累月不去清理,那里面就会堆满了已经过时的、不适合自己的衣服。人生同理,如果不用一个审视的思维去看待人生,那我们的人生就像杂乱的衣柜一样堆满了他人认可之物。而且,不同于衣柜的清理有周期性,人生的审视与清理,务必是在每一个选择的瞬间,问问自己:“当下有什么是重要的?”这个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选择、甄别并取舍。
格雷戈·麦格沃恩说:选项会被拿走,而我们做出选择的自由意志却不会。也就是说,我们珍视的是自己选择的能力。大部分人是不懂得什么选择的。当信息洪流涌来的时候,他们就把自己的选择权给了他人或者外界,于是经常听到他们从嘴里说出来的话是:“我应该这样做。”或者“大家都是这样选。”相反,在精要主义者的嘴里,我们会更多地听到:“我选择这个。”
精要主义也意味着甄别真正重要的事情。很多看起来重要的事情,于我们而言,都是噪音。大多数人都知道“帕累托原则”,这一原则明确指出80%的成果是由20%的努力产生的。拨开非精要主义的迷雾,我们实际需要做的事情并没有那么多。巴菲特这位世界级投资家有句名言:“我们的投资策略接近于昏睡状态。”,那是因为在投资活动中,他们也只选择自己有绝对把握的行业,他90%的投资仅仅来自于10项投资。
精要主义者还特别善于取舍。写出《从优秀到卓越》的商业思想家吉姆柯林斯曾经在年轻时得到管理学大师彼得 德鲁克的点播:“你要不就创办伟大的公司,要不就创建伟大的思想。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所以,吉姆柯林斯终其一生,其商业思想走进了千万人的内心,而他的公司只有3个人在维持运作。这个例子,也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有舍才有得。
实践精要主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部分人都是在想起的时候偶尔实践,而那些真正实践的人,会将精要主义“选择、甄别并取舍”的思维方式在生活中活出来。精要主义者也能够在生活中体验到更多目标明确的感觉,更多对生活的掌控感,以及留白时间里所体会到的当下的快乐。
简单往往是最有力量的。《精要主义》一书也让我们看到了精要主义者的养成步骤:
首先,探索可能性,审视选项;
其次,排除无意义的大多数选项,锚定核心选项;
最后,建立系统让自己毫不费力地执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