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促进会姓氏文化联盟倡议书
【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姓氏文化联盟上求中华道统之根本,下接各姓氏组织机构,根据时代的需求,善用姓氏文化研究成果,追求信仰与行动的统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为此,我们姓氏文化联盟向全国的姓氏文化社团组织及个人提出以下倡议:
一、我们共同推动各类姓氏文化组织的正规化和合法化发展,根据我国政府关于社团组织管理的现行规定,倡议各类与姓氏文化研究相关的社会组织尽快完成正规注册登记工作。中华文化促进会姓氏文化联盟愿意在这方面提供帮助和分享经验。
二、我们提倡以天下情怀与全球视野来开展姓氏文化工作,要有包容的态度,要有天下为公的境界,要站在国家民族的高度上而不只是本宗族的高度上去诠释、传承和推广姓氏文化。在这样的原则基础上,我们希望把姓氏文化联盟建设成各个姓氏文化社团组织的命运共同体、各种姓氏文化研究活动的学术共同体、姓氏文化社团的领导者和姓氏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的交流共同体。
三、探索姓氏文化研究的当代意义,使姓氏文化重归于现代语境与当代生活。家谱、家学;宗亲、宗祠是姓氏文化的核心内容,我们要用具有时代特色的创新型姓氏文化研究成果,指导各姓氏研究会开展活动,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彰显其在当代中国社会建设中的指导作用。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我们倡导社会各界关注并参与到姓氏文化研究推广中来,开展学术交流,加强与国际相关学术团体的联系。我们拟组织编辑出版中国姓氏文化发展研究的专著、论文、期刊,创作各类文学、影视作品,向海内外传播和介绍历史悠久的中国姓氏文化。
四、把教育摆在姓氏文化工作的重要位置,规划构建姓氏文化传承的百年工程。中国自古有“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祖训。很多姓氏文化组织修家谱建宗祠,但只有把姓氏文化的教育普及和修家谱建宗祠紧密结合才能够真正传承下去。我们倡议把教育普及作为姓氏文化工作重点,推动谱馆建设以及家学书院、企业书院的建设。在恢复传统家学的同时探讨创办新型家学。家学是中华民族中家族世代相传的学问。基于天道信仰与祖先信仰的合一,基于家国同构的社会治理模式,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创新和传承都采取了家学的形式,中国文化与中华文明之所以数千年薪火不断,就是因为有了家学基础之根。
同志们,朋友们,姓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祖根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生命力最旺盛、普及面最广泛、感召力最强大的社会文化。姓氏文化研究和推广在当代社会同样具有丰富的现代价值与社会意义。姓氏文化的发展与重构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自信密切相关。我们肩负历史的使命与责任。我们从事的事业是崇高而伟大的事业,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我们认定的事业就一定要坚持下去,我们坚信我们的事业一定会成功也一定能够成功!
中华文化促进会姓氏文化联盟
二零一六年十二月十日
中华文化促进会姓氏文化联盟成立
研讨姓氏文化在当代社会传承与创新
2016年12月10日,中华文化促进会姓氏文化联盟成立大会暨中华姓氏文化论坛在北京召开。原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翟惠生到会祝贺并讲话。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出席会议讲话并主持揭牌仪式。中华文化促进会姓氏文化联盟理事长崔保国报告了筹备过程及工作计划。
中华文化促进会创立于1992年,是注册于国家民政部的全国性联合性社会组织,其业务主管部门是国家文化部,是目前中国最大规模、最具代表性的文化NGO。中华文化促进会姓氏文化联盟是中华文化促进会下设的二级学会。
此次论坛分“姓氏发展与中华文明”、“姓氏文化研究的当代意义”、“姓氏文化的创新发展”等三个主题展开,与会的专家、学者就姓氏文化研究与规范、姓氏社团活动与法制建设、姓氏文化与社会治理、现代企业治理与姓氏文化创新等多个议题进行了讨论。
在与会专家学者看来,中国社会是血缘百姓社会,而中国血缘文化的具体表现就是姓氏文化,同一姓氏有共同的先祖、传承有序,同祖、同宗、同姓构成家族谱系。中华文明基于姓氏血缘文化而建构,形成了家国同构的双运行社会治理体系。数千年来,个人的群体归属感、社会的信任基础都依此建立;中国依血缘姓氏文化建立的自组织,也是最稳定的社会诚信体系。
多位专家与学者们在会议中谈到,目前各大姓氏文化研究会纷纷成立,各种姓氏宗亲联谊活动和文化交流活动蓬勃开展,然而几乎所有的姓氏文化研究会都会面临一些难题和困惑。例如研究会活动的正规化、合法化问题,各个姓氏文化组织内部的团结或意见协商机制问题,少数姓氏组织商业化倾向严重等问题。
中华文化促进会姓氏文化联盟成立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由各个姓氏文化组织共同发起的共管共治的公益平台,树立正气,倡导清流,为姓氏文化活动和姓氏文化研究搭建一个走向正规化、合法化和科学化的阶梯和桥梁,帮助正规成熟的姓氏文化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发展为中华文化促进会的二级学会。
会上,中华文化促进会姓氏文化联盟诸位学者和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共同发出倡议:姓氏文化工作者要站在民族的高度上而不只是宗族的高度上去诠释、传承和推广姓氏文化,使其重归并活跃于现代语境与当代生活。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止于至善的崇高追求,这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核心。姓氏文化组织要在此基础上建立道德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恢复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附件:中华文化促进会领导人员名单
来源:文促会 时间:2015-05-10
◎名誉主席:许嘉璐 原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副委员长
高占祥 原文化部常务副部长
◎主席、法定代表人:王 石 作家、文艺理论家,中共党员,现任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 [1] 、文化产业(中国)体主席。 [2] 主要创作有话剧《高山下的花环》、电视剧《渴望》等。
◎常务副主席:熊召政 段先念
◎副主席(21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万 捷 王 平 王立平 王永章 王仲伟 王纪言
王国良 文 明 印 顺 乔延春 苏树辉 张玉文
张继钢 陈义初 陈维亚 徐嬿婷 高 峰 郭 杰
尉天池 董亚平 魏文彬
◎主席团咨询委员(12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于广华(驻会) 于友先 才 起 王乔林 田爱习 李振潜
何超明 张炳玉 陆凤彬 金坚范(驻会) 顾 浩 潘震宙
◎主席团委员(19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 进 吕建中 孙万勇 余锋光 吴伟鸿 张丽欣
张敏杰 张鸿建 李兴国 李毓玲 林存安 金 韬
姚 赛 傅 丹 惠 宣 董德军 楼为华 管 峻
◎主席助理:姚赛(兼)
◎秘书长:张玉文(兼)
◎常务副秘书长:陈 钢 林 争
◎驻会副秘书长:梅芳馨
◎副秘书长(10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武伟 王 珊 司晴川 冯学东 吴友云
林 平 张建忠 南广成 韩 煜 霍志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