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2】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

【读书笔记2】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

作者: 小鸟阅读 | 来源:发表于2018-11-16 23:21 被阅读0次


        2017.09,我刚入职的时候就买了这书。

        入职以来,一直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人际适应、角色适应、环境适应,方方面面让我如坠丛林,慌不择路,时刻担心来自四面八方的危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焦虑、自卑自负又拖延使一切堕入更糟的境地。我疲于应付日常工作中的一切,一旦闲下来便只如行尸走肉般“杀时间”。就是没有力气拿起书,沉下心去读,去学。

        直到今天我才下定决心,一次性把这本237页的书给解决了。

        套用这本书里,徐州人那句俗话“没有熏不黑的锅屋”(厨房里再雪白的墙壁也有被熏黑的一天,寓意长期施加某种影响最终达到熏陶目的)。这本书就是以“熏锅屋”精神写就的,也是以“熏锅屋”的方法写成的。于老先生没有高深的理论、也没有自以为是的说教,而是以那得益于经验的娓娓道白,以他那真诚热爱教育事业的心灵,将几十年间的课堂点滴,与良师挚友交谈后有所触动的片段一一倾注笔端。

      字里行间,我感受到的是一颗理解他人、温暖他人、真诚热爱学生、热爱语文的心。

      从于老师身上,我不仅感受到一个好老师,他的宽容,他的乐观,他的理解,他的风趣,还感受到他对教育事业的较真、严肃、思考与总结。于老师认为教语文很简单,不过就是“五重”(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而已。

一、重情趣

        情趣二字,一在情,二在趣。所谓情,乃是对学生有情,对语文教学有情。情之一字由何而生?当你已成为一名老师,却仍旧还记得,你曾经是儿童,记得你童年也曾有那么一次因愉快玩耍而忘记作业,记得你曾经也屡屡犯错,却终于长成今天的样子,你就会懂得宽容,就会懂得去帮助孩子,常怀愉悦之心,关怀之爱自然而生。所谓趣,我做趣味之解。语文课要有趣,要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睛和耳朵,这就要求我作为一名老师,要学会运用我的一切优势,由我的权威而产生的鼓励之效,表扬之效,示范之效,由我的技能而产生的信服之效、钦佩之效、吸引之效,去让孩子们感觉“语文”是一门有趣的课程,愿意在这门课程中交流他们的感情、挥洒他们的智慧。

二、重感悟

        与情“异曲同工”,感悟发生在脑海中,发生在心里,它是文字引发的感觉在脑海中流窜,经头脑加工后再形诸文字的过程。即“有感才有悟”。怎样才能使学生有感?用丰富的语言引导孩子们走进文本,以文本为基础,引导他们去感同身受;准确识别孩子的思维状态,是堵塞的?是游离的?是愤悱的?还是其它的?于是,提升教师的文本分析能力,增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增进对孩子们的理解,也许课间去教室坐坐,观察他们在其它课上的表现都是不错的选择。

三、重积累

        谈到积累,不外乎就是阅读经验及生活经验的积累。阅读经验积累途径首推课外书,这点人人都知道,但如何去操作呢?于老师谈到“号召、示范、检查、鼓励”四面发力,让班级掀起买书热、读书热、背书热。我以往只考虑到单向检查,从未考虑到利用孩子们相互之间的效仿、追赶心理去推进读书积累。我们才一年级,我预备先利用课内渗透课文朗读,再将课文朗读迁移至课下,迁移至表演,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再从课内朗读推进到课外,精选阅读范本,作榜样示范,同时鼓励后进。当孩子们识字量写字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推广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将以积累摘抄为主,短评为辅。周记日记要坚持写,生字生词要记,但练习册则少做或不做为好。于老师提到的四点,最难做到的是号召和示范,对老师日常时间安排,以及上课、阅读习惯要求很高,要不断坚持才有效。

四、重迁移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当然好理解,但得法于课内,于我而言,暂时有点难,我必须要努力,才能不断不断地教给我的学生。

五、 重习惯

      于老师这句话说得好:小时候,人是时间的主人,长大了,人是习惯的奴隶。

      如果说我这个人哪里失败的话,从没养成一个好习惯便是最大的失败。我不能让我教的学生也似我这般,我不想他们在成年后觉得人生很累。习惯培养不外乎两点:一是学习的习惯(爱读书,边读边思,勤记笔记,查字典等),而是运用语言的习惯(学而时习之,方可不断巩固,直至语言融入骨血)。

      关于学习习惯的养成,我还需要进一步总结,然后在每堂课上予以强化。而运用语言的习惯,则有赖于课内课外的训练,有时甚至和老师的语言也有一定的关系。作为孩子们的老师,我必须先把自己的语言丰富起来,这样课堂的颜色才能多起来,课堂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才会浓起来。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以此勉自,坚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2】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pgv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