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寻觅中华》(2\50)

读《寻觅中华》(2\50)

作者: 一一的旋子 | 来源:发表于2017-03-09 22:29 被阅读0次

            我对余秋雨先生的印象还停留在《文化苦旅》上,在我的高中时代,这本书很火。后来也略略看过老先生的《山居笔记》和另一本现在不太记得名字的书了,但脑海中唯一的印象依然是《文化苦旅》开篇的那个阳关外夕阳下小路上推着独轮车的道士形象。我这种看书过目即忘的天赋,居然对书中这一幕记忆深刻,我自己也挺奇怪的。而另外那本不记得名字的书由于太过于专业(晦涩枯燥),导致我后来有段时间都不太愿意再去看他的书。

             这本书刚开始我读得也异常艰难,一度以为会中途弃掉。毕竟以我这么浅薄的知识面来看这么宏大的命题,时间跨度为整个已知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我看得有点懵懵懂懂。转折出现在某个睡不着的午夜,读到司马迁那篇,人物及故事是早已乱熟的,然而却读到了许多未知的细节。比如司马迁选择接受宫刑的那个时期,人们受到责难及冤屈时大多是选择以死明志的,而司马迁却选择了屈辱地活下去;比如就算我读书之前也对司马迁如何去世一无所知,但也万万没想到,任何作者已知的史料却真的未曾记载过,司马迁如何去世在哪里去世真的是个谜。再比如我们大多数人看《三国》类的影视作品都觉得诸葛亮好帅好牛叉,而曹操就是个枭雄而已,甚至于由于梁朝伟演过一次周瑜,对周瑜的好感都远胜于曹操,殊不知在文学成就上曹氏家族甩了另外两人十万八千里。          

           整本书从黄帝开始,直至近现代,各朝各代都有其文化的杰出代表,集大成者,诸子百家、屈原、阮籍、嵇康……曹雪芹等,人物及历史事件都是我们似乎很熟悉的,然而却又总能让你觉得惊奇:“竟然是这样的”。虽然作者带着悲观的乐观主义来讲述中华文化的基调传承,但我暂时只能拿这个当科普类历史书来看,我还无法理解得那么深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寻觅中华》(2\5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pig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