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读书主题是“社会不平等”,精读书是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安格斯·迪顿的《逃离不平等》。
《逃离不平等》书封在《逃离不平等》这本书里,迪顿教授告诉我们,虽然人类在财富和健康方面都出现了巨大的进步,我们也已经对这种进步习以为常了,但要是看看历史的变化,我们不能低估这种进步的重要性。他主要从健康和财富角度切入,将经济学、历史学、人口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融入到他的故事中,为我们讲述生活和社会是如何越来越好,为什么进步会发生,以及进步和不平等的相互作用,故书中所提的不平等主要是指健康不平等和财富不平等。迪顿教授还告诉我们,经济发展必然会引起收入不平等,适度的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发展有利,但极度的收入不平等不仅会对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也会对社会稳定带来冲击。
一、序言:一部叫《大逃亡》电影
《大逃亡》海报《逃离不平等》这本书的书名英文原文是The Great Escape,即译为《大逃亡》,取自于同名的一部电影。《大逃亡》是一部以二战时期的战俘营为题材的电影,讲的是美国人希尔如何带领200多名战俘们和德军斗智斗勇并逃离战俘营的故事,虽然电影的结局里有几个人胜利地逃掉了,但大部分人不是被打死,就是被抓了回去。借这部电影,迪顿教授讲述了自己的故事:贫困也是一座监狱,经过父辈几代人的努力,他本人就是一个从贫困的监狱里幸运地逃出来的孩子,他是他们家族里第一个上大学的,而他的子女也因此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过上了父辈们想象不到的好生活。
正因为这种经历,使得迪顿的这本书观点在众多讲述不平等的书中显得更加乐观。在短短的两三代人的时间里,就能完全改变自己的经济社会地位,所以迪顿对经济发展充满了感激,也很有信心。
但与此同时迪顿教授也清醒地认识到,对于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可以庆祝,但是却没有理由盲目乐观。能够从贫困和疾病中逃脱的人毕竟是少数,这个世界上仍然有很多人生活在不幸之中。这就好比电影里那些没有逃掉的战俘,他们很可能会受到更大的伤害。德国人一定会对犯人严加看守,而且会残酷地惩罚那些试图越狱的战俘。被抓回来的战俘,想到有的难友已经成功逃离苦海,自己却仍然被困在监狱里,他们会变得更加沮丧和失望。所以,迪顿告诉我们,只要有经济发展,就会有不平等。适度的不平等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但过度的不平等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不利。
二、健康不平等:疾病改变历史
在第二个部分,迪顿教授主要讲的是人类健康水平的改善,以及人与人之间健康程度的不平等。那么疾病是如何改变历史的呢?
迪顿教授认为,导致人口预期寿命提高的两个最直接的原因,一是人们发现了细菌致病的理论,二是因为公共卫生条件有了大幅度的改善,这部分他举了两条曲线来说明。
第一条曲线:
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价格调整的2005年美元为单位这条曲线描述的是,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各国预期寿命的变化。从这张图你能够看到,总体来看,人口预期寿命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这一变化趋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曲线。落后国家的人口预期寿命更低,有的仅仅在40岁、50岁,随后,人口预期寿命会随着经济发展大幅度提高。在这条曲线里,中国是个转折点。
在中国的左侧都是落后国家。在落后国家,传染病是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在死亡人口中,儿童的数量最多。在最贫穷的国家,有一半的死亡人口是15岁以下的儿童。
在中国的右侧大多是富裕国家。富裕国家的儿童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传染病不再是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慢性病,尤其是心脏病和癌症,取而代之,成为富裕国家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
第二条曲线:
在选定国家和年龄段内,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死亡率这幅图描述的是在不同国家每一个年龄段人口死亡率的变化。这幅图看起来有点像耐克的logo,是一条先急剧下降、再缓慢上升的曲线。这条“耐克曲线”说明,婴儿的死亡率总是较高的。随着疫苗的普及,这些疾病基本上都得到了控制,所以,儿童死亡率在所有年龄段里是最低的。与此同时,治疗心脏病和癌症的医疗技术不断取得进展,或许等到我们老年的时候,癌症和心血管疾病也不再是人们关心的疾病,医学界到那个时候可能最关心的问题会是老年痴呆症。
医疗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健康状况,我们不仅活得更长,而且活得更好。但是,我们不能掉以轻心,真的以为从此就摆脱了疾病的困扰。首先,即使传染病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相当有效的控制,但是在发展中国家,传染病仍然在危害人类的健康。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发展中国家的传染病将随着商品和人员的跨国界流动传播到发达国家。
其次,过去已经控制的疾病如霍乱、鼠疫、疟疾、肺结核和白喉等开始重新出现。原有的一些传染病如疟疾、登革热传播的范围大大扩大。再次,一些"新"的传染病粉墨登场:比如艾滋病(HIV/AIDS)、SARS、埃博拉病毒等等。
传染病死灰复燃,也是健康不平等的一个体现。
三、财富不平等1:为什么不平等会日益加剧?
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库兹涅茨曲线,是一条倒U型的曲线。库兹涅茨曲线讲的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收入不平等的程度会先上升,但当经济继续发展之后,收入不平等的程度最终会下降。简单来说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的再带动其他人,大家就会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库兹涅茨曲线那么这条曲线讲得对不对呢?
如果我们看看我们中国在过去30多年发生的变化,就会发现,在经济发展初期,确实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但随后大部分人的收入水平都有了提高。看起来,库兹涅茨曲线说的是对的,但遗憾的是,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并没有下降,反而越来越高了。
如果我们看20世纪的全球经济,大致能够看出,在19世纪的时候贫富分化很严重,所以19世纪的经济学家最关心的问题不是经济增长,而是收入分配。到了20世纪上半叶,收入不平等的程度有所下降,但从20世纪70年代之后,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又上升了。换言之,库兹涅茨曲线只在20世纪上半叶曾经出现过,若是我们把视野拉长,看到的就不再是一条倒U型曲线,而是一条U型曲线。20世纪始于一个镀金时代,又结束于另一个镀金时代。
究其原因,1914年爆发了一战,1929年出现了股灾,20世纪30年代是大萧条,1939年爆发了二战,20世纪50和60年代西方国家实行的是管制经济,并不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物价、房租都曾经受到过管制。所有这些政治经济动荡,都会对财富带来巨大的损失。战争、革命、股灾、管制,经历了这么多剧烈的社会变革,才使得收入不平等的程度下降了,而一旦从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国家恢复了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收入不平等程度就再度提高。
那么这些不平等是如何产生的呢?首先我们得知道,收入不平等可以分为劳动收入不平等和资本收入不平等。
劳动收入的不平等更多来自于教育和技能之间的竞赛。有的时候,教育会跑赢技能,那就会带来相对平等的收入分配;如果教育跑不赢技能,那就会出现贫富分化。
尽管劳动收入不平等中掺杂了越来越多的不公平因素,但相对来说,劳动收入不平等的程度是较低的,也是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的。人挣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但钱挣钱就不一样了。最不平等的劳动收入跟资本收入的差距相比,那都要算相对公平的。“金钱永不眠”,不管我们勤奋不勤奋、聪明不聪明、创新不创新,如果我们的资本到了一定的规模,它就会不分昼夜、不断地为我们增值。如果我们是靠劳动获得收入的,那收入增长速度很难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大家拿的工资增长速度都比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还快,这事就不对头了。资本没有这个限制,资本可以尽情地增长,把靠劳动获得收入的人甩在后面,绝尘而去。资本收入具有自我积累的性质,一年年下来,资本收入的不平等程度会日益加剧,而且资本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不平等的程度就会越来越加剧。这是一场穷人永远也跑不赢的比赛。
四、财富不平等2:为什么不平等对所有的人都不利?
当讲完出现财富不平等的原因,我们再讲讲为什么贫富分化不仅对穷人不利,而且对富人不利。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在收入不平等的社会,人们会更焦虑、更紧张,而这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都会受到不利的影响。这是因为人是一种群居动物。我们的幸福不仅仅取决于我们跟过去的自己的对比,还取决于我们和别人的对比。人比人,气死人。 在一个收入更加不平等的社会里,成功者会更傲慢无礼,而失败者会更无地自容。收入不平等带来了更多的压力,也带来了更多的拜金主义和消费主义。当我们看到刷屏的是《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这样的毒鸡汤文章时,就会知道,这个社会已经变得不正常了。落在后面的人固然很有压力,看起来成功的人其实也很担心其社会地位,所有的人都有一种深深的不安全感。
而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讲,美国著名大法官布兰戴斯曾指出,民主政治和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是不可兼得的。一个国家要是想维持民主政治,那就要维持政治平等,而经济不平等势必会影响到政治平等。市场经济的原则是一块钱一张市场选票,政治民主的原则是一人一张政治选票,这两者是不能兼容的。所以,经济越是不平等,民主政治受到的威胁越大。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经济自由和政治民主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矛盾,我们必须作出艰难的选择。能够维持市场经济发展的最好的办法不是实行自由放任政策,那样反而会种下自我毁灭的种子。稳妥的做法是节制资本,降低收入不平等程度。这才能促进市场经济良性发展。如果我们去看那些市场经济运转得更为平稳的国家,比如丹麦、德国、瑞典,它们都对市场经济带来的初次收入分配进行了调整,通过征累进的所得税、征房地产税、企业国有化等手段,让收入不平等程度有所下降。所以维持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维持社会稳定的最佳办法是节制资本,减少一个社会的收入不平等程度。
总的来说,迪顿教授的这本书融汇了他做过的很多研究。文风比较平实,看起来好像很不经意地讲了一些平平常常的观点,但每一个观点的背后都有他多年做的研究作为支撑。但有的叙述又会觉得平淡过了头,比较难抓住他的核心观点,可能是对经济学了解还不够,也可能是翻译得问题。就个人而言,看完再想起自己的家庭,还是感触蛮多的,虽然家境并不算很好,但父辈们一步一步的努力至少让我少去不少烦扰,一定要更加努力呀,即是感恩也是为了更好地传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