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谨以此文,对近一年学习进行反思、回顾,目前我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
阶段一:假学习,对学习迷茫
看书、胡思乱想、看牛人说得好就琢磨一下
除了我认可又易读的书,如《道德经》读完的,其他很多书都没看完过,像《论语》只读了前半本,一直也没补完。
25岁前都处于这个阶段。
阶段特点:
1、没掌握方法,也不知道怎么学,如何结合自身特点的学
2、自律奇差,看完一本厚些的非专业书都很吃力。

阶段二:放下批判,先做再说
我有点批判气质,喜欢怀疑、论证,在学习初期,这是最大的问题,在没有大量知识、实践基础上的批判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想不出什么东西来,只能是空想。
这一点在16年10月被老大提醒,建议我先实践,过段时间看书里的知识有没效,再去评论,当然他说的是好书。
人的进步来源于正视自己的特质/优势,并平衡劣势。于是,我开始改善,读好书《7个习惯》、《自控力》以及工具书《社群营销》进行实践。
在熬过一段时间后,学习开始有效果,变成一件正向收益的事,并确确实实的改变了我:自律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形成闭环:实践、读书、请教→思考、琢磨→实践→复盘)
阶段性特点:
1、重视实践、做了再说
2、因为相信,等待长周期慢反馈
3、初步进入正反馈

阶段三:关注学习方法,知识开始积累
学习开始有正向反馈,但缺乏学习方法。
结果是:
1、读书很慢、理解不深入
2、大咖/达人的建议不知道该不该听
3、学习、链接与输出的投入产出比很低
4、学习资料太多了,不知道学什么.....
笨人有笨人的办法,没有辨别力,那就只读经典书,或者我认可的朋友给我推荐的书。
如《穷查理宝典》、《道德经》第二遍、《盖洛普优势识别器》、柯维系列的《第八个习惯》、《实践七个习惯》.....许许多多书都在这个阶段读的。

这个阶段和小伙伴们探讨了很多:
1、学习是拼记忆VS拼思考(记忆外挂云盘)?
2、元认知、元知识是什么?
3、如何高效学习?
我得出了一些观点:
1、知识是框架的,可以想象为一个三维的空间结构,它的基本点是:元知识。它非常重要,需要清晰、明确、定义清楚,而不是含含糊糊。你所有的思考都基于此,人不可能比你所掌握的词汇/概念思考得更深入
2、许许多多的元知识(点)构成了一个模型(空间几何),它被用来解决一个问题,但它是有适用范围、边界条件。通常下,它只能用于解决某一类问题,或者某一个问题。
如:《自控力》全书的所有元知识(知识点),都为解决一个问题服务:如何提升自控力?
它介绍了自控力的肌肉模型,给出了很多建议:健身、饮食、阅读...来训练我们的自控力肌肉,以提升自控力
比较而言,书里面的大道理/大模型:肌肉模型等适用范围就很广,但具体的方法/小模型适用范围就很小的,比如:阅读对提升自控力有帮助,就是个小模型,但有人可能忙得没时间看书,这个方法就对他无效。但了解肌肉模型,知道自控力会被消耗,也能恢复,对他改善自控力是有益处的。
3、唯有实践方为真知,不实践的知识统统是扯淡,所以我们建立的模型、元知识都得基于此,基于实践、非常坚实的通用理论、基础学科建立,然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这回答了一个问题:学习是拼记忆VS拼思考(记忆外挂云盘)?
重要的、需要即时调用的元知识一定要记忆,并实践内化,临场解决问题时才反应得过来
不那么重要的、不需要即时调用的,可以先存储在云端,如印象笔记、process on、思维导图、A4纸、简书....在需要时再调用。当然,这种储存是按模型,而不是按元知识存储在设备上的,这样调用速度快,不需要重新理解、整理、建模。
阶段性特点:
1、基于问题的学习,自律能力大大提高
2、开始思考学习的本质、如何高效学习、如何学以致用
3、知识量开始有所积累

阶段四:开启辨别力,按模型积累知识
相比第3阶段,又有所不同。
在第3阶段,或许我自己摸索,慢慢积累势能,也能慢慢能辨别书的质量、大咖建议的好坏,毕竟知识的积累和实践,是能给人以洞察力的。
但很幸运,我接触到思维力训练营,开了变速齿轮的挂,让我对学习的认知跨越了知识积累阶段,从更高的角度回看现在。
这解决了我关于学习的一些大问题:
1、区分事实/观点,开启了我的信息甄别能力,不再人云亦云。
2、学习其来有自读书法,解决了我知识模块如何搭建、积累、模块间如何融合的问题。
3、看到牛人和普通人的差距有多大,差在哪儿,知道努力的方向
在这个阶段,对于一些事情,我开始有自己的思考。在我知识范围内的,大咖的话也不管用了,我会去看他是读的什么书,经过什么思考过程得出的结论,他的观点的是可靠吗?适用于什么人?
这回到了原点,我开始在我知识范围内批判/怀疑一些事情了,当然,对我知识范围外的东西我还是保持原有的态度:学经典书、实践。
本阶段还读了一些好书:《grow潜力量》、《刻意练习》、《生命中最重要的》、《要事第一》,对知识量有所积累
阶段性特点:
1、信息辨别能力开启、不再人云亦云
2、学习提升方法有所掌握,对学习本质有更深入的理解
3、知识量有所积累,有所实践

回顾一年,总的来说:
有待改善的:
1、优质书籍的阅读量,在20来本左右,知识的厚度、广度、深度都不够。
2、有所实践,解决了一些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精力多集中到成长上,需更多聚焦在工作技能、专业书籍/课程上,以便提高。
4、学习上,忽略了元知识的清晰定义、记忆、理解,根基不稳。
值得肯定的:
1、学习上,走过一段路,前面的路还很远、很长,慢慢来
2、学习是what,但why更重要,为什么你要学习?为了完成什么?写下此文时,已不再困惑

最后,随手写几条,方便回顾、记忆:
1、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答案比学习本身更重要。
2、不实践都是伪学习、瞎扯谈。
3、基于解决问题的学习,更能学以致用
4、学习有道、术,方法论有共性、个性,要开源、链接、学习、思考,摸索中打造自己的学习系统。
最后的最后,请记住,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