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缝隙(19)有为者,必与时代同频共振
沈括在《沈氏三先生文集·长兴集》卷十九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北宋嘉祐年间士人刘几,学习成绩很好,曾经考过国子监第一名。但他作文有一个毛病,好不怪险之语。因为他是个好学生,所以大家都纷纷效仿他,以致于成为当时的时尚,号为“太学体”。
可是,立志于诗文改革,崇尚古文的欧阳修对此深恶痛绝。嘉祐二年,欧阳修知贡举,当了考生的主考官,机会来了,他要趁此机会打击一下那些“太学体”的恶俗,决心通过科举考试改革士人作文风气。所以,凡是写作“太学体”,务为险怪之语的,一律淘汰。
有一天,欧阳修阅读一举人的试卷,发现这样的字眼:“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欧阳修一看,马上说:“这一定是刘几的作品!”于是,在试卷后接着写道:“秀才剌,试官刷”。最后用大朱笔从头至尾抹了个遍,谓之曰“红勒棉”,并在试卷上批注“大纰缪”三个大字,公布在士人考试的过道上。揭榜时发现,这张试卷果然是刘几所作。
嘉祐四年科举时,有一个名叫刘煇的举子在写作《尧舜性之性赋》时有这样的句子:“故得静而延年,独高五帝之寿;动而有勇,形为四罪之诛”。欧阳修当时为殿试官,对此大加赞赏,把刘煇擢为第一。唱名之日,有人告诉欧阳修,刘煇就是当年被你淘汰的举子刘几啊!
欧阳修沉默良久,尔后感慨到,没想到刘几真是能够顺应时代的人啊!
刘几热衷于写作险怪崎崛的文章,为欧阳修深恶痛绝,刘几因此落榜。可是,没想到两年后再次参加“高考”,刘几已经写出了让欧阳修大为赞赏的文章,并且高中状元。我们可以想像得到,刘几是一个多么勤奋且善于应变的人。否则,他不可能在短短两年时间,完全抛弃自己的旧学,在新的领域有如此大的建树。
刘几这个人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作为,必须与时代同频共振,切不可一意孤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