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女儿的信第四十二封:确立价值取向。
硕硕你好:
咱们继续《哲学与人生》这本书,今天换个话题,聊聊价值取向的问题。用作者的话说就是,人活在世上要有一套价值观,以决定什么是重要的,如何选择,明确人生的定位和方向。
说实话我小时候没有人告诉过我这些问题。对于三观的理解我也是在四十岁左右才有的。这可能是爸爸熟的比较晚吧。这个价值观好像还是一个整体上的概念。虽然我们应该思考这些问题,但好像现实中极少有人在聊这些问题。经常说三观不合,可三观该如何建立,或是修正,再或是什么才是一个相对比较好的三观,好像没有个标准。三观好像是个结果,是你所处环境给你的,不是你自己定的。所以你看,周围会有各式各样的人。
我希望你们能尽早的有个对三观的认知,在你的价值观形成前,或是说固定前能有个规划。或是说能自己定制一个符合你所处环境的,能对你的发展有利的三观。再或是说,能有一个更符合现实的三观,而不是一个局部的,扭曲的三观。还或是说,你有个相对开放的三观,在你发现问题时,能及时对他们进行修正。
说是这样所,就像上面提到的,人更像是个结果。你之所以能成为什么样子,就是环境阴差阳错,偶然加必然的一种结果。从你的现状开始倒退,你的每个行为或是选择都有其合理的原因。也就是说,从现在往前推,你都能找到原因,路径清晰。但当你从现在往后推,你却得不出什么确定性的东西。从果到因全是必然,但是从因到果却有很多意外。
再说这个确立价值取向问题,我的观点是可能都不存在确立的问题,只有修正,没有确立。在你没有遇到一个问题前,这个问题相对于你就是不存在的。当然了一些人类共性的问题还是可以预见的。每个个体就是人类共性加个性的一个组合。你的未来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所以你没法完全的设定好一切。
当我们在选择或是设定价值观的时候,有点像玩乐高。人类所有的价值取向都放在那里了,你完全可以到书中去找到。你需要的就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各种你认为你需要的组合到一起。或是说你没有这个提前组合的概念,那就是只能是根据你的经历来确定了。让你的经历来决定你该如何选择。用人性最底层的逻辑来做复杂的人生规划。
这就好像涉及到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不受外界的干预,完全由他自由的成长,那么他的成长绝对是随机的。是由他会遇到什么事情来决定。但如果有前人能介入到一个人的成长中,那么就存在提前规划的可能了。这可能就是教育的作用吧。根据需要对还处于成长期的人,进行价值取向的定制。把一个人有意识的培养成什么样子。但这种定制的服务是来自某个人吗?我想不是吧,他还不是来自整体的需要吗?所以我们能成为什么样子,不是我们自己的欲望,而是整体的需求。我们人都是被环境定制出来的。
拿我自己来说,我虽然具有自主选择的能力。但我的这些选择的依据又是来自哪里呢?他们不是我自己发明出来的,都是外界环境给我的。所以这些看似是我的自主的选择,最终还是环境让我做出的。你所谓的反思,其最终的目的也只是修正。
人好像只是个承载物,承载所发生在你身上的一切。一块石头受到敲击会产生一定的反应。不管是裂开还是出现个小坑,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做出的反应。我们人类也是一样,只不过人类的反应形式更多。每一种反应都对应着你曾经的经历。看似是你的选择,但只是你曾经经历的一种必然。
我认为在必然之前,我们无能为力。我们能做的只是进行修正。也就是很多人都强调过的反思。根据你曾经的经历,来修正你现在的行为,让趋势向着你希望的方向发展。那么三观是种结果,也是一种方向。或是说三观就是你的经历给你的一个方向,一个趋势。
突然感觉,人有一部分是可以剥离出来的。人如果没有这么复杂的自我意识,也就会向很多其他动物一样的生活。人多的就是一种复杂的算法。是对必然结果的一种影响。我们阻止不了必然趋势的发展发生,但我们可以介入。我们阻止不了死亡,但是我们可以影响寿命。我们自我意识像是一种扰动,通过我们的存在可以创造更多的可能。这是不是跟生命树一样呢?更多的可能才能发现更多的路径。不断的制造各种枝杈,你也不知道哪个枝杈能走出一个新天地。这让我想到之前我的一个想法,相对于个体的幸与不幸,对于整体而言只是多样性。整体需要的是发现新路径,而我们只是个载体,或是渠道。
在我形成这种价值观之前,我有的选吗?好像没有,如果有的选,我不会成为这样。那我现在有的选吗?看似是有,但这种选择也只是建立在我曾经的经历上。那么看似是我的选择,不也就是一种必然吗?在这个过程中,我参与了什么?我只是个承载物。要不我说人只是一种自然现象,一个过程。你刚才不还是说人能制造扰动吗?不能决定,但是可以影响。我也不知道。要不我上面怎么提到人是不是有一部分可以被剥离呢?在确定性的基础上,有了一部分的增量。我们人之所以能成为人,可能就是因为这部分增量。在身体之上多出来的那部分让我们成为了人。也就是我们称之为灵魂的东西。
这样看没有确立,只有修正。不过修正也是要建立在有目标的前提下。
突然又想到,万事万物好像都不是实体的。最终可能只是一些规则。规则在不同维度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质量或是说这些可以被感知到的事物,他分解后都只是无形的规则。规则在一定维度是无形的,但在另一些维度就表现出来具体的形态。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眼耳鼻舌身意这些感知功能,会是什么样的。你想象一下,自己看不见,听不到,没有的皮肤的感觉,没有了嗅觉,也不会说话,也不会动了。也就你的大脑没有了任何的输入,你的身体也不能有任何的输出。一个被囚禁在大脑中的,不能进行迭代的意识,会有什么结果?你只能对你曾经的记忆进行加工。加工完也没法输出。这和把一个人装进一件与世隔绝的屋子有些类似。这个人应该很快就疯掉。
这样看我们是什么?
谁知道呢?胡思乱想半天,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具体问题。中午吃面条,我需要去买面条。人到底是什么存在,你可以不考虑,但每天吃饭的事情,是你必须考虑的。那么吃饭重要,还是人到底是个什么存在重要呢?你想这些问题有什么意义?单纯的为了活着而活着不好吗?为啥要吃饱了撑得的胡思乱想呢?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需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