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3年12月16号,农历十一月初四,天气晴,气温零下20到零下10度。这种低温天气好像很多年都没有感受过了,小时候,感觉天寒地冻的时候,也没有现在这般信息灵通,也就没有那时气温低到多少度的概念。明天早上将迎接进入冬天的第一个低温天零下20摄氏度,看天气预报,这也是最近这一段时间最低的温度。
这两天的文字全在天气里徘徊,不是下雪就是低温的,好像我成了天气的记录者。虽然说只要写,不管写什么,能写出来就很不错了,但是每天记录这些天气变化,也真的没有什么意义,毕竟我不是天气预报。
今天已经是晚上的九点多钟,已经到这个点了,我还什么也没写,东瞅瞅西逛逛一下子到了现在。如果纯消磨时间,一部手机足够。我就是这样,一边在玩手机,一边在内疚,觉得浪费了时间是种罪过,但是又一直在浪费时间。
这几天我好像进入了倦怠期,或者说我的懒惰又一次体现出来,每天拿着手机,不知道要干什么,有时看看文章,有时刷刷视频,有时搜罗一些家用品……这一天天的,从上班就开始想着写点啥,有时到了下班还是没写出点啥。到了晚上,不得不强令自己关闭一切干扰,花费半个多小时的时间来完成日更。
可以说,这一段时间多亏了队友的提携,为了不掉队,我一直坚持着,而且我发现写着写着真的能将字数增长。今天我就想,如果每天写这些无关痛痒的文字,真的没有什么意义,我应该开启新的篇章。那样每天也能强行写下去。但具体要从哪方面着手呢,我一直在思考。
其实看过很多书以后,才发觉越是名家写的东西越接近现实,你读的时候感觉就是身边的人发生的事,好像每个场景都很熟悉。
今天读了一部短篇,《口信》讲的是一个家庭里的某一个孩子当年跟着劁猪的师傅闯口外去了,而老家的父亲为了让他回家娶媳妇,让一个从他们村子里借住过的一个去口外贩驴的人带口信给他儿子,让他年关前务必回家,家里有事。
围绕着捎的这个口信,写了好几个人不同的人生道路。先是贩驴的这个人,在贩驴的路上,经历了疾病、被抢劫,然后求自杀,自杀未遂被救到一个烧酒的人家做烧饭师傅。期间经历颇多,他自己都要自杀了,也就忘了当初的那个让带的口信。等他安稳地继续拥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后,已经是一年多以后了,他才想起了别人的托付。
后来他又遇到了一个要去口外的戏班里的打鼓的人,他又把捎口信这件事托付给了打鼓的这个人。这个人又辗转数月,最后又从戏班子退出做起了挑夫的活,遇到一个起鸡眼的游医,说要到口外去,他忽然想起了别人托付他办的事。又花了一个大洋,让这个人务必帮着找到,并告诉对方家里有事让他抓紧回家。
这个人真的到了口外,为了这一块大洋,也真四处打听,问询,希望把口信带到。但是找了好几个月也没找到,于是就想着返回了。就在想走的那天在一个饭馆里吃饭时差点和另一桌吃饭的起冲突,就在快要动手的时候,他看到了那个小伙子的特征,就顺嘴叫出了小伙子的名字。一场争吵结束,一个口信辗转两年多的时间也被带到。
等小伙子急匆匆赶到家里的时候,本来要成为他妻子的女孩成了他的弟媳。
那时,路途很远,车马很慢,想要带个口信好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