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你说悲伤没人能够懂,问题也许确实是这样,个人有个人的际遇,人有自己的伤心。一定程度上,经历大多是同样的事情,生老病死没有太多意外,世俗成就也无非是满足基础的生活,还有简单虚荣所需。
出离生活,感受到证悟的人,往往拥有相通融入的观念。我们怎么也离不开彼此,因为我们本来就在一个空间中感受自我和对方。
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实证到的生命真谛便是,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他初讲四圣谛、十二因缘法,立位“人生是苦的”,所以重点修出离心而超越轮回,声闻乘证阿罗汉属于小乘,缘觉乘属于中乘,于是有了南传佛教。
二圣没有证得明心见性,诸法实相,可是我们后来的修行,依然在他们的指引下前行。最后,依然殊途同归。
中国古称震旦之国,有大乘气象。这大乘指的就是菩萨乘,汉传佛教从明心见性起修,识本心、见本性,才能真正升起菩提心,心不住相勤修六度,是每一位菩萨的责任。
如果得道,就要救助他人,如果缺乏智慧,尽可以求助那些有道行的人。
佛陀的本意并非宣讲人生是苦的,当我们能够觉察并转化苦因时,就有能力离苦得乐。
这种觉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不生不灭,本自圆成。
当今时代,天缘已启,群贤毕至,密乘心行,即一切色相、音声、意念的性空缘起。
所谓“修”即无时无刻不“自成本尊”,即心即佛、即身即佛。
这都可节省许多事相,甚至不需刻意外求。
应该无比珍惜、共同迎接这一时刻,生命是时时刻刻值得欢庆的,成为快乐的源头,让一切生命在觉性中绽放。可是,你却说我们没有相通,无法彼此理解。
耶律楚材说:“散尽迷云何所有,一轮秋月普天明。”他所见到的那轮明月,正是欧洲拜占庭人见到的,也是我们现在见到的。
隔着千山万水,时差是有的,代差也是有的。但是这个世界的隔阂很大,也可以很小。
无论如何,只要人们欣赏的是同一轮明月,悲欢就会在某一刻相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