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709422/c25d02e3545eae2a.jpg)
十月下旬修身感悟
一 花园里没有忧愁
眼下,正是菊花盛开的时节,我家院子里种了一大片各色菊花,除了赏花外,每天采集一些白色雏菊的花蕾,制作花茶,在享受这个过程中,常常想起《传习录》中的著名典故——“岩中花树”。
阳明先生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你没有看到这树花的时候,它是与你的心一同归于寂静的。而你来看这树花的时候,这花的颜色一下子就明白鲜艳起来了。由此可知,这树花并非存在于你的心外。
师父说,这是心学最著名的一段话,凡讲心学者,必引用之。但是,学者的解释是花样翻新、千奇百怪的。王阳明表述的重点是什么叫“心外无物”。如果这件事物没有进入人的心,或者说不被人观察,那么,它即便存在,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说“同归于寂”。如果世界上的事物没有人去认识它、理解它,这件事物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是人赋予天地万物存在的意义。
于我个人而言,花在我生命中的意义非同寻常,在我心灵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回忆了一下养花的过程,虽然说不出是什么道理,但通过养花,使我从人生的低谷、灵魂暗夜里走了出来。
曾经有一段时间,生活看不到希望,人生困顿迷茫,失去方向。这时,读到作家石彥伟的散文《老柜子》里的一段话:
“当年在三姓街大院儿,老回回都好养花,姥姥养的花与她的人一样出名。老尹家小院,门前一领土,被姥姥栽下密密层层的紫丁香、夜来香、爬山虎,花枝颤颤巍巍地伸出院外,姥姥通身发着香气。路过的外人谁也不曾想到,这户盛开在花香里的回民,家里发生着怎样的变故……灾年过去,姥姥才重重地叹了口气,放软话说,为主的啊,再有一年就挺不住了。就是在这样的光阴里,姥姥把她的一院花草调养得比谁家都精神。花园在姥姥脚下是一个没有忧愁的天堂。”
突然像是得到灵感和启发,便产生了养花的念头。当我走进花卉市场,仿佛置身于仙境,心灵感觉一下子被莫大的宁静和喜悦所笼罩,看着那些美得令人陶醉的花朵,有种“何似在人间”的感觉。我以前怎么没有发现过这些美丽的花朵呢?它们本来一直是存在的呀!我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我心同归于寂,当花进入我的视野,也进入了心灵,心感受到了喜悦,花的颜色也格外鲜艳靓丽。
当我与花待在一起的时候,心中还会升起一股莫名的力量感;当我沮丧的时候,看到一夜之间突然绽放的花朵,会令我震惊和感叹:花朵从不被任何事情所困扰而忧愁而停止生长和绽放,于是,有感而发,我写下了一首小诗:
不见花儿长
但见花绽放
分分都努力
秒秒皆向上
从此,花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再没有颓废过,无论是个人遇到的生活难题,还是大环境被困的时期,我与花儿相伴,快乐地走过了一程又一程,越过了一坎又一坎。
作家毛姆说:
“倘若一个人能够观赏鲜花、落叶,从细微处欣赏一切,那么,生活就不能把他怎么样。”
二 发现母亲
周四师父在直播间讲大明清流海瑞海青天的故事,他的成长经历关键在其母,28岁守寡只为专心培养海瑞。有粉丝说,好像古代名人都与母亲的教养有关,比如孟母、岳母、欧阳修的母亲、苏东坡的母亲、范仲淹的母亲等等不胜枚举。
欧阳修生性疾恶,为人刚直,敢作敢为,政绩显著,其母曾被皇帝夸赞。一次皇帝对欧阳修和身边的官员说:“欧阳修之贤能,何处得来?归功于贤母之教。”
师父说,孩子的早期教育受母亲影响最大,因为古代男主外女主内,男人都在外面打拼,孩子的教养都是母亲负责,所以,受母亲的影响就非常大。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验证了这句老俗话:
童年影响人的一生,人的一生是童年的延展!
因为从出生到入学前,孩子都是跟妈妈在一起,而这个时期的孩子是一张白纸,他所接受到的各个方面的外界信息都是教育,都在塑造着孩子的人格。
《发现母亲》作者王东华教授提出人的成长“三棱锥说”,即由智力、品德、意志、气概这四者构成。 前三个构成一个三角平面,气概是高,这四者构成一个三棱锥体。因此,在人的成长中,真正重要的不是其他,而是气概,前三者需要在气概的统帅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所以,除了学习知识,其他重要品质需要在家庭中培养。
智者说:“年少而学,如刻于石;年老而学,如画于水。”越是早期,对孩子的影响越深远。
老师教孩子一时,而家长则教孩子一世。
记得女儿上高中时,我参加家长会,听校长讲了一句话,记忆犹新:
“家长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
2023.10.30
![](https://img.haomeiwen.com/i5709422/bf3d4e88fcf6313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