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2021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058 生活如此绝望,每个人却都兴高采烈地活着

读书笔记058 生活如此绝望,每个人却都兴高采烈地活着

作者: 冰蓝色的太阳 | 来源:发表于2021-08-19 16:06 被阅读0次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很少有绝望中的狂欢,多是一些“黍离之悲”,在深沉的批判和忧虑中展现士大夫的责任与担当。一直到现在,我们喜欢读那些史诗性的作品,在庄严隆重的文字里,体验家国的情怀或对黑暗的揭露。但无论是批判还是揭露,无论是茫然还是愤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多少会有一个理想或愿景,哪怕国家沦亡了,希望还在;哪怕周围的人麻木不仁,我们依然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但是,被称为后殖民主义的作家奈保尔给我们揭示了另外一种世界,有人概括为:失败的寻根,永恒的漂泊。

    .有一次,被问及“非洲的未来是什么”时,奈保尔回答:

    “非洲没有未来。”

    奈保尔在他的作品中说到,“许多东西都被从我们手中剥夺了。我们没有背景,亦没有过去。对我们许多人来说,过去就停止在祖父母那一代,在那以外是一片空白。”

    《米格尔街》是奈格尔的短篇小说集,包含1 7篇。里面描写了“像盐一样平凡、像盐一样珍贵”的米格尔街和米格尔街上的人。

    他们把自己生存的快乐和意义建立在无意义的幻象之中,建立在别人悲惨境遇的优越感上,建立在自欺欺人的可笑借口中,建立在绝望和虚无的海市蜃楼中。

    米格尔街是个殖民地,米格尔街上的人都是下层人,没有上层人,上层人是遥远的宗主英国人,或者兵营里的美国人。他们的命运不由自己掌握。中国的老百姓在最底层时,还可以吼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还可以默念“修身齐国治国平天下”,还可以唱“眼见他起朱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因为中国的文化让中国人有一个相同的信念。

    米格尔街上的人没有这样相同的信念,也没有为之赴汤蹈火的理想,他们在这样绝望的生活里,兴高采烈地活着。鲍嘉离家又回来,大肆吹嘘胡编自己的离奇经历,无非为了得到大家的尊重,获取自己那一点点的虚荣;邻居对木匠波普的厌恶,主要因为波普每天早上站在大街上喝朗姆酒显得傲气;伊莱亚斯的志向在无奈中,只好任自己随波逐流,面对现实;劳拉自己堕落,但面对自己女儿的重蹈覆辙却嚎啕大哭......

    在绝望中,他们高兴地活着。

    在这样不动声色,似乎还有些幽默的语言中,我感到的确实人性和世事的凉薄。

    “哀莫大于心死”,如果中国作品中表露的情绪是伤悲或愤恨的话,那说明我们的内心还有希望和理想;而奈保尔笔下的人物却是心死的高兴和漠然。

    (以后不看闲书了,开始备课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058 生活如此绝望,每个人却都兴高采烈地活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pqa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