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公交车的时候,上来俩老太太。司机向他她们要行程码,然后俩老太太慢悠悠地拿手机出来找出行程码。
两位老太太坐定之后,就开始聊这个行程码的事。一位老太太说:“我这个行程码,还是在公交站找一个小伙子帮我弄的。”另一个老太太就问:“你怎么不让你家孩子帮你弄呢?”这个老太太就说:“我跟我孩子说,公交站等车的小伙子帮我弄的,我孩子还说了我一顿,说我怎么敢把手机给陌生人?万一人家把你手机的钱弄走呢?!”
然后这个老太太说了一句让我特别感慨的话。她说:“你说孩子对我挺好的吧,但其实有时候对他们还是挺失望的。就这个行程码,跟他们说了多少次,都不帮我弄。我找别人帮我弄,还说我。唉!”
“为啥不给你弄呢?”
“他们说,这么大年纪了,坐什么公交车,万一有危险呢?就在家门口蹓跶蹓跶得了。要去远一点的地儿,等他们有空了,开车带我去。”
我们总说要孝顺父母,大部分人也确实做到了。逢年过节大包小包拎东西回家看父母,父母生病的时候,也是积极地带父母去看病。可能大部分人心里概念上,就觉得,这样就是孝顺父母了。但是我们有时候忽略了父母内心深处的需求。
就像这个行程码事件,老人家可能就是想自己跟老姐妹坐公交,想去哪就去哪,不用跟孩子报备,不用等孩子有空了。
我见过我公公婆婆坐在客厅等我老公的场景。
他们老两口子要去市里,穿好了衣服准备下楼。我老公说开车送你们,别自己坐公交了。然后就在屋里忙工作,一直忙一直忙。公公婆婆只好穿着衣服在沙发上无聊地坐着等,一直等。
中间我公公说:“我们自己坐公交吧,没事的,也没几步路。”
我老公就着急了,口气也不太好:“跟你们说了,别坐公交,等我一会儿,我马上就好了。”我公公马上闭嘴了,然后他们就尴尬地坐在客厅沙发上,不知如何是好。
我想起有一次,我爸爸要用手机交话费,自己不会弄,给我打电话,让我教他弄一下。我刚开始还很耐心地教他,一遍一遍地说,还截图给他看。但是他就是搞不懂。后来我就在电话里嚷开了,说话态度很不耐烦。后来我爸爸说:“算了,不弄了。”我当时因为忙别的,挂了电话也没再想起这件事。
听到公交车上老太太的话,突然想起我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年迈的父母打来的求助电话,竟然还表现得那么不耐烦。想起来,突然心里揪了一下,眼泪就差点出来了。
有时候我们总觉得自己对父母挺好的。但平时总用语言伤害父母。出门在外对同事、对陌生人,总是客客气气的,回到家 ,对父母、对爱人,却把自己积攒了一天的脾气全都发泄出来。
我们因为是家人,所以才忍受你的爆脾气。但是其实,作为成年人,应该明白,最不应该做的事,就是把坏脾气留给家人,把好印象留给陌生人啊!
多跟父母聊天,多顺着他们,他们要做什么就尽量满足他们,而不是用自己的所谓的先进的思想去阻止父母。嘴上不说“瞧不起父母”,但是实际行动上已经觉得父母落伍了,跟不上时代了。而且我们还不愿意去花时间耐心地带着父母去了解这个新世界。
最近新上映的《你好,李焕英》,据说,感动到哭的都是子女。反而是那些父母,没有什么感觉。
我也在朋友圈看到非常多安利这部电影的人,几乎每一个人都说自己感动得哭了。可是那些感动到哭的人,更多的,恐怕是自我感动罢了。以为自己心疼、理解父母,其实很多时候并没有做到。有那感动得发朋友圈的时间,还不如多想想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不如想想,如果带着你父母去看电影,我们哭了,恐怕父母都觉得我们矫情吧。
跟父母相处的时候,多一些耐心,理解父母,多换位思考,并且学着等等他们,陪着他们一起接受这个全新的世界。
其实这个话题,有很多人写过,我也没有写出有新意的东西。就是看到身边真实的事件,有感而发。
共勉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