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169112/c09f8adcfcb77304.jpeg)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
这渡船一次连人带马,约可以载二十位搭客过河,人数多时则反复来去。渡船头竖了一枝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槽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废缆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的牵船过对岸去。船将拢岸了,管理这渡船的,一面口中嚷着“慢点慢点”,自己霍的跃上了岸,拉着铁环,于是人货牛马全上了岸,翻过小山不见了。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
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69112/427003ad9dbbc017.png)
开篇不写人叙事而且先写茶峒的环境,从这质朴的文风里面可以感受到一个安静的、朴素的乡村生活。而这样优美的环境往往也能孕育出善良的人们。
一条小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多么清新脱俗的湘西朴实的画面啊!
没有太多的景物描写,没有过多的繁复的人物关系。读来让人觉得轻松自然亲切。就像在听一个邻家大叔在讲故事,令人神往。
古镇山清水秀,古渡口摆渡舟悠悠,吊脚楼古色古香,好一幅如诗如画、美轮美奂的风情。
“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
船客的“不安”是关爱,船夫的不要是“自给自足的欢愉”,皆有一种善意。
妙哉!妙哉!此处用词准确,用句体现渡船人的性格,刻画了一位淳朴善良的渡船人形象。
现在的人也这样淳朴就好了,无奈商业化后都是想着如何赚走你的钱。现在茶峒这里自然是没有沈从文当年撰写《边城》时的纯粹的清新自然的湘西风景,多少都有一些商业化气息的。
真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坦坦荡荡的说出这样的话:“我衣食无忧,也有住的地方,我对这个世界在物质上已经一无所需。”
当一个人活到这份上,那才是叫活得逍遥自在呢!真可惜,有几人能够活得如此通透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