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可以乱吃 话不能乱说”、“说者无心 听者有意 ”、“好话不避人 避人无好话”……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言语告诫。
但是,我们身边还是有很多人,也许也包括自己,不能把牢这张嘴、守住这张口。说好听点是心直口快、性格直率,其实就是情商较低、不会说话。有些人因此而影响社交,使人避而远之;有些人因此而错失前程,造成不良口碑。
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说错话”的经历,事后总会懊悔不已。为什么我们不能好好说话、有效沟通?究其根本,是因为我们的嘴巴动得比脑子要快,不假思索就说了原本不想说、不该说的话。为了尽量避免“说错话”,可以记住以下三点:
一、冷静下来再沟通,不要带着情绪说话。
因为工作的地方离家里有点远,我通常是周末才回去。有个星期工作不太顺心,心情有些郁闷,便把这种郁闷的情绪带回了家里。吃完晚饭后,我妈准备出门打麻将。说实话,我挺反对她晚上出去打麻将的,白天就算了,晚上打太晚严重影响休息,而且她腰也不好。于是,我出言阻止道:“妈,你就不能好好呆在家里不出去吗?”
“不出去在家里干什么?”
“看看电视、陪陪我们不好吗?”
“电视也没什么好看的。”
我生气道:“是啦,麻将比什么都重要,你爱打就打吧!我以后再也不回来了!还不如呆在公司宿舍!”
妈妈听了没有说话,她站了一会,把手中的钥匙放了回去,不出门了。其实说完那句话我就后悔了,可是道歉的话却说不出口。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虽然我的本意是好的,但是由于心情糟糕,转嫁了工作带来的负面情绪,结果话一出口就带了刺,伤了母亲的心。
每年年中,部门要应付各种检查考核任务,大家的工作压力都比较大、任务也比较多。我正忙得焦头烂额,部门主任又过来给我布置了一项工作,我顿感压力山大,忍不住就向她抱怨了。当然抱怨归抱怨,事情还是得老老实实做。
其实,我抱怨只是为了纾解一下心中的压力,结果却给领导留下了“畏难”“爱抱怨”“讨价还价”的印象。既然注定要做就不要去说,说了就不要去做,否则,又要说又要做,在领导心目中就约等于没做,简直得不偿失啊。
带着情绪说话,是导致我们“说出口了才后悔”的罪魁祸首。在郁闷压抑、生气愤怒的时候,我们可以暂时不去沟通,有些话等情绪平复下来再说。
二、知人而不评人,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充实有趣起来。
有一次和单位某位同事散步的时候,她一路上都在数落她部门一位实习生的种种不是,说他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能力不够强、行事被动、迟到早退等等。在她口中,这位实习生变得一无是处。
这位同事有一个强大的八卦之魂,同她一起聊天的时候,她的开场白不是“你知道吗”就是“你听说了没有”,一会说这个人怎么了,一会又说那个人发生什么事了。久而久之,我们都不愿意与她太过亲近,更不敢跟她说任何秘密。
我们身边总有一两个爱嚼舌根、搬弄是非的人,她们是各种八卦和小道消息的传播者甚至是捏造者,让人敬而远之。虽然说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但是我们管不了别人的嘴,却可以让自己学会闭嘴。
日子无聊、生活无趣的人才会像三姑六婆一样到处说别人的家长里短。我们要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充实有趣起来,不要总是将目光放在别人身上,甚至拿放大镜去窥视别人的隐私和不足。
三、开口前先问问自己,这话能不能这样说?该不该现在说?是不是在这里说?
一次开工作例会的时候,某位领导认为有项工作安排得很不合理,就询问原因,开始大家都沉默不语,后来有位年轻同事说:“这都是XX领导的意思,我们之前已经跟他沟通过了但是没有用……”她说完后,那位领导沉默半晌,才幽幽开口:“沟通无效也许是没有解释清楚、交流到位,大家以后遇到问题,首先要想想有没有自己的责任。”
这位同事说的也许是事实,但是却不应该这样说,起码不应该在会上当着众人的面前说。要知道,推卸责任、当众打上级领导的脸是职场大忌。她可以在会前私下向这位领导反映,也可以在会后私下跟这位领导解释,却不该这样直接而鲁莽地回答。
同样的话语,以不同的方式、于不同的时间、在不同的地点说出来,效果可能天差地别。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想想那句老话——沉默是金、多说多错。
祸从口出!逞口舌之快的人,既损害了自己的形象和利益,又让别人不痛快、不开心,这种损人而不利己的事情还是诫勉为妙。我们说话之前要停顿几秒、过过脑子,千万不要逞一时的口舌之快,说出一些让自己都后悔不迭的话来。
总的来说,思考要快,说话要慢!有话,请平缓的、慢慢的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