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版《最好的我们》有这样一段剧情,高考前夕,余淮母亲患上了尿毒症,倾家荡产治病。
余淮虽然考上了但因钱毁了半生。高考后的七年里,他一边打听耿耿消息,一边默默躲藏一切。
反观耿耿,读了大学,成为了很出色的摄影师,开起了摄影工作室,风光无限的同时苦等他出现。
余淮觉得自己配不上耿耿了,就一直躲,一直藏……
不评论这部电影,且说这个剧情。可能很多人不理解都那么喜欢为什么不一起面对困难,电影不应该这么演。
可我觉得这样演是对的,符合现实与男女人心理的,这个剧情应该是有陈凯歌导演的身影,毕竟是两句话深刻刻画人物形象的人。
男人总觉得要对得起自己的女人,对得起她的喜欢她的爱以及她的认可,所以总想着好好打拼,成就一番事业之后风光无限的娶她,证明自己的同时,让人们看到她的眼光是对的。
女人总是想和男人一起奋斗,一起面对困难,同甘共苦的过程更重要。
于是女人总说男人不懂“糟糠之妻”的含义,男人总说女人不知道糟糠意味着什么。
于是女人想早点结婚,男人却一拖再拖,再等等,等我完成这个项目,等我拿下这单。
于是争吵不休,战火不断升级……
于是当局者迷,猜忌,怀疑……
于是时光里走散的“我们”又多了一对
电影终究是电影,要考虑观影者的心理承受,所以会有苦等七年重归于好。当然,现实也有,就是太少了。
一个人下死心等七年的概率太低了,倘若以千分之一计算,那两个人下死心苦等的概率可是百万分之一。
所以大部分因此而走散的情侣会在之后一段时间内走出当时的棋局,明白对方的良苦用心。
还能联系做朋友的也许会参加对方婚礼,
会像《年少有为》那样,
在她的婚礼上多喝几杯了表敬意
也可能会像《婚礼的祝福》那样,
表里不一的笑举杯回敬“我”的崩溃
还可能会像《梧桐灯》那样,
回忆和我躲在角落没露面
不能联系的,也许就此消散在时光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