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远方到底是什么样的?李娟的文字里都是远方,让我们看看她的笔下遥远的阿勒泰。这本书讲述了李娟和母亲在新疆乌伦古河岸边的戈壁滩承包了两百亩土地,种植向日葵的人生经历。
李娟本人,祖籍四川,1979年出生于新疆,幼年时曾被送回四川,和外婆一起生活。因为妈妈是离职的兵团人,李娟从小就没有户口,导致连上学都很困难。在她读高一那年,妈妈做小生意赔了钱,于是带着她和外婆,回到新疆。
转学新疆没多久,李娟就退学了。她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乌鲁木齐一家地下小纺织厂里当流水线车工。年幼的她只觉得打工实在是太苦了,于是穷则思变,她开始拿起手中的笔写稿子,并跑到各个编辑部去投稿.......
两年后,李娟辞职,回到了母亲和外婆身边。没多久后外婆摔倒受伤,李娟在陪护外婆之余,重拾阅读与写作,并完成了处女作《九篇雪》。外婆痊愈后她又回城市,在寻呼公司、广告公司等小企业里找工作糊口,还当过一段时间的编辑。
2003年,李娟的《九篇雪》被一位编辑慧眼识珠,得以出版。之后在热心读者的帮助下,她到阿勒泰的地委宣传部上班,有了稳定的收入和生活,并完成了《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和《走夜路请放声歌唱》三部作品。
妈妈在乌伦古河南岸承包了一片地,大约200亩,种了三年的向日葵。前两年,李娟陆陆续续地参与其中的劳作,再加上平时与妈妈的通话,对种地这件事算是有了切身的感受。十年后,她正是根据这段经历,写成了《遥远的向日葵地》这本书。
李娟说,这本书是她一直以来渴望书写的东西,关于大地,关于万物,关于暂时与永恒,关于人心。我们看到了人的意愿与人的豪情,人的无辜和人的贪心。正是人,在荒芜中创造出繁盛,同时也被繁盛所掠夺,成为了繁盛的一部分。
在书里我们可以看到遥远的新疆阿勒泰,是一片人迹罕见,荒芜贫瘠的土地,李娟和勇敢,勤劳的母亲,外婆,叔叔在这片土地上种植向日葵,因为向日葵是收益最大的产物,遭遇旱灾,虫灾,从种子的拌农药,播种,补种的过程中既艰辛又辛苦,随时迁移,搬动的临时的家,不过是地窝子或者是蒙古包,但是李娟在这种贫瘠和艰苦中却总能看到诗意和热爱,就像贫瘠的土地可以开出的金灿灿向日葵一样,
满怀着憧憬,播下种子,撒下希望。
李娟告诉我们,最好的人生活法,就是要活成一朵向日葵。哪怕外在环境再贫瘠再坚硬,我们也要在黑暗中坚持,在孤独中酝酿,在痛苦中萌发,向着希望一次次发起冲击。金光璀璨的繁盛背后,流淌的是微弱的希望,和漫长的等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