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反复在看意公子的这段视频,感触颇深。
要正确还是要快乐?
一,小时候,从来没有想过,是要正确还是要快乐。我一直默认为正确了才可以快乐,从小学习的时候,题目做对了,就可以得到高分,就很快乐,错了就不开心。
家人教我做事、教我做人也是一样,做的正确了,符合他们的标准了,他们开心了,我也就高兴了,我认为我是他们心中的好孩子。
在学校受教育里也一样的,永远听老师的话,做正确的事。唯一一次被老师批评,是在一节数学课堂上,我和同桌在开心的背十一至二十的平方,还 配着 拍手的姿势,老师以为我们在玩儿,叫我俩站在讲台上,把我们批评了一顿。这件事给我的感觉就是,学习要一板一眼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不能快乐,快乐了,可能会有人不高兴,自己还会受到惩罚。做正确的事才可以快乐,如果做了错误的事儿,那快乐就是有罪的。
二,长大后发现正确和快乐不是一回事儿,并且正确并不一定会快乐,在人际关系中坚持自己是正确的,很多时候却得不到快乐,甚至还会破坏人际关系,所以很多时候需要承认自己是错误的,别人是正确的,让别人高兴才可以获得貌似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正确不仅不快乐,甚至还会让人觉得痛苦。除非提升自己的维度,从更高的层面来看,发现自己坚守的正确,也许是错误的,这个时候才可以从执念中走出来。
总之发现与人相关的事情根本没有标准答案,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所以当正确和快乐联系到一起的时候,会发现不知道该不该快乐了。
三,再后来,通过学习过之后发现,正确和快乐是互不相干的两件事,正确的反面是错误,它是二元对立的,你只要站的立场不同,答案就不一样,这些全部是我们头脑根据某一个标准分辨出来的东西;而快乐来自自己的感觉,它没有清晰的标准,它就是自己存在,自己开心,自己舒服的一种感觉,这个时候没有对错,没有统一标准。有意思的是,有些时候,明明有些事情做的是不对,有些话说的也不是很漂亮,但是大家也可以很快乐。
四,更加深刻的再去体悟年近半百的人生,才发现,在我们的人生中,正确和快乐,其实并不像我们最初理解的正确和快乐。就像意公子说的,屈原和庄子他们已经不是两个人了,而是成了文化符号,他们的生命体验变成了指引我们人生的明灯。
就像她说的,谁的背后没有站着屈原和庄子,每个人的内心中,有屈原也有庄子,在自己看重的价值、目标事件方面,不妨和屈原对话,听听他老人家给你什么样的建议,让你如何坚持,如何坚定的走自己的路。在自己掌控不了的事件方面,不妨多和庄子对话,看他老人家,教你如何逍遥、自在的面对人生。
最后还是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他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是,在我们做选择的时候多了很多的参考和借鉴。用我们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指引我们短暂的生命,不要跟自己较劲,也不用跟这个世界较劲。
又想起那位年近不惑之年的女子,内心那么多的冲突让她多了许多莫名的痛苦。其实也是她内心的屈原和庄子在吵架,这两位重量级的人物,势均力敌、不分伯仲,结果不可能有输赢,唯一的解脱,就是和解。
写到这里又想起来了苏东坡。他的定风波: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让多少人,从迷茫走向清醒,从固执走向释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