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贵州到云南。
云南要去三个地方,分别是丽江、大理、昆明。
丽江、大理是旅行的方式走过。而昆明,作为停留的一站,工作生活一段时间。
自2017年以来,我开启了远近不等的五次以上的旅行。而丽江,原是我第一次旅行就想去的地方。那时,看了一个电视剧,剧名好像叫《一米阳光》,把丽江的美与爱情联系在一起,令人神往,于是就想去。念念不忘,可至今未去。一个原因是去丽江的车程不方便,需要转车。出于路程花费上的考虑,第一次旅行就改去了桂林滕王阁杭州等东南省市,具体路线不记得了。后来,因想去的地方太多,就把丽江暂时放在一边了。
除丽江,大理、古城也是想去的。
而昆明不一样了。很早在课本上知道一句话,昆明四季如春,人称春城。近年来,因为写作,认识了汪曾祺,汪曾祺在昆明学习生活过七年(?),感情、熟悉不可谓不深。他有不少的文章写的就是昆明或相关。让我很神往。譬如,西南联大。不知现在还有没有旧址?譬如,牛肝菌,想到就馋,这个太好吃了。而昆明似乎多菌,如到了昆明,一定要大吃特吃,吃过瘾才好。又譬如昆明的湖,路,去追踪寻迹,想想也是颇有意思的。这是我想在昆明停留,工作生活一段时间的主要原因。
关于云南,除此之外,暂且想不到其他的什么。就此搁笔。
以下来自百度“云南”:
云南,简称“云”或“滇”,省会昆明。位于西南地区,东与贵州、广西为邻,北与四川相连,西北紧依西藏,西与缅甸接壤,南和老挝、越南毗邻。云南省是全国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有8个州(市)的25个边境县分别与缅甸、老挝和越南交界。
云南省属低纬度内陆地区,北回归线横贯南部。云南省属山地高原地形,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是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西部高山峡谷相间,地势险峻。全省海拔高低相差很大。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自北向南呈阶梯状逐级下降。地跨长江、珠江、元江、澜沧江、怒江、大盈江6大水系。
云南省立体气候特点显著。滇西北属寒带型气候,长冬无夏,春秋较短;滇东、滇中属温带型气候,四季如春,遇雨成冬;滇南、滇西南属低热河谷区,有一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进入热带范围,长夏无冬,一雨成秋。
云南省平均气温,最热(七月)月均气温在20℃~23℃之间,最冷(一月)月均气温在7℃~11℃之间,年温差一般只有10℃~12℃。
云南省是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数超过千万的3个省区(广西、云南、贵州)之一。
旅游景区: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昆明、大理、丽江、建水、巍山、会泽、通海、剑川。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石林、玉龙雪山、丽江古城。
云南名称由来: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武帝开西地南夷,置县24,云南为其一。三种说法:1.建县时,彩云南现。 2.县城在云山之南称云南,云山即现宾川鸡足山。3.三是“武帝追梦”说。
夏、商时期,云南属中国九州之一的梁州。殷周时期,云南被称为“百濮之国”。
魏晋南北朝时期,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被称为“南中”。三国时南中部分奴隶主贵族据地自雄,诸葛亮率大军渡泸(今金沙江)平定南中,并调整郡县建置,设7郡,在原有5郡基础上增设云南、兴古2郡。
元朝,元宪宗三年(1253年),孛儿只斤·忽必烈率大军乘革囊渡金沙入云南,灭大理国,中统元年(1260年),设大理国总管。至元十三年(1276年),忽必烈选派赛典赤·赡思丁为“云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省会中庆路(昆明),自此昆明取代大理成为云南的政治中心,云南完全纳入了元朝的统一治理范围,自此,“云南”一名便正式作为行省一级的机构出现。
清朝,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进攻云南,永历帝及其随员逃至缅甸。
鸦片战争后,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将云南划为法国的势力范围,蒙自、蛮耗、河口等地被划为商埠。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云南成为全国抗战的大后方。
抗战胜利后,中共云南地方党组织全面开展了组织、发动民众,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区纵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