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发现:To be or not to be
人类在探索宇宙上花费的资源越来越多,这让怀疑论者在问这是否值得?人类还有诸多如:饥饿、贫苦、疾病、战乱的问题尚待解决,在这些问题面前探索宇宙似乎是个奢侈品。
读到这里让我想到了“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那么探索宇宙到底有什么用呢?会不会偷鸡不成蚀把米呢?
书中举了一个人类老祖宗的例子,这些原始人住在洞穴里,他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喝着干净的水,吃着有机的植物和自由放养的动物,然而那时婴儿出生的死亡率极高,且平均寿命不超过30年。某一天有些人决定去看看洞外的世界,有些人认为待在洞穴里蛮好的,面的世界很危险,而且洞内还有很多事情没有解决,即便要出去也得先把诸如婴儿死亡率高或人均寿命低的问题解决了再说。
于是出去的那部分人成了我们的祖先,在外面的世界里他们找到了提高婴儿出生率的方法,人类的平均寿命也提高到1倍多。当然走出去的那部分人中必然有死于猛兽之口,毒草只香的。地球对于宇宙来说就好比洞穴之于地球,地球上有不计其数的洞穴,宇宙中有不计其数的星球,有的洞穴人在探索中进化成人,有的洞穴人在探索中惨遭灭绝,这也许是个概率问题。即便留在洞穴里,你也不会知道翌日清晨来到洞口的是一只雄狮还是一只兔子。
其实上面说的这些只是第二章“探索与发现”的一个引子,书中讲述了线性思维和指数式思维的差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线性思维已经有些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指数式思维却正在发挥作用。我们在看待事物的时候要有指数增长的意识,书中举了很多有趣的例子,每个时代的人都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与前人不同的时代,很喜欢预测未来世界的样子,但却越来越难以预测对了,因为未来的世界正以超乎大多数人想象力的速度发展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