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诗案故事(1)——杨恽“种豆”被腰斩

诗案故事(1)——杨恽“种豆”被腰斩

作者: 云间大彭 | 来源:发表于2022-06-28 07:17 被阅读0次

    诗案者,文祸也。

    向者砍头,今则销号。

    非进化也,实脉承矣!

                       ——题记

    汉代有个叫杨恽给朋友写了一封信,信里有几句诗:

    “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

    结果被腰斩。

    这是为什么呢?

    且听我话说从头。

    那是汉宣帝当政的时期,汉宣帝叫刘病已,黑五类出身却当了皇帝。

    其父刘据曾因为巫蛊案起兵失败自杀,还被恶谥为“戾太子”。

    汉宣帝还在襁褓中就进了监舍,是吃着牢饭长大的,长大后流落民间。

    可巧汉武帝死了,权臣霍光立的昌邑王刘贺“荒淫无行,失帝王礼宜,乱汉制度”,虽然只做了二十七天皇帝,但错事却装了好几箩筐。

    于是霍光含着泪把昌邑王赶下了台,又带着笑把刘病已扶上了皇位。

    六年后,霍光呜呼哀哉了。

    年轻的皇帝也开始反攻倒算了。

    这时,杨恽站出来揭发霍光族人“谋反”,踩着霍家的人头封了侯。

    说起这个杨恽,有个家喻户晓的外公——司马迁。

    据记载,他轻财仗义,廉洁无私。

    但是为人忮刻(褊狭刻薄),恃才傲物。

    尤其喜欢八卦,八卦完了还喜欢到处去说,得罪了不少人。

    有个叫戴长乐的就和他不太“乐”。

    有一次老戴被人告了,怀疑是杨恽在背后捣的鬼,于是“以牙还牙”向宣帝奏了一本弹劾杨恽不满朝政。

    汉宣帝一看奏折,虽然都是些捕风捉影的事情,比如说杨恽有一次去类似今天历史博物馆的地方,那里挂着历代帝王画像,就指着夏桀、商纣的画像跟人说:“皇帝可曾来过这里,见过这些画像,问过这些人物的事迹吗?可逮着为非作歹的老师了啊!”

    这些事儿但凡搁在个一个年纪大点的皇帝身上,根本就不是事儿,可惜汉宣帝年轻气盛火力壮,当即火冒三丈,下令抓捕归案。

    那雷霆行动的阵仗,军卒满长安,乌泱乌泱的。

    三司会审,决定从严从重处理,好在皇帝念杨恽当年为自己扛过枪:坑过霍家人的份上,免去了死罪,废为了庶人。

    任何专制的社会都是这样,剥夺了你的一切,你还得磕头谢恩。

    好在杨恽没心没肺,回到原籍,索性破罐破摔大置家产、吃喝玩乐起来。

    杨恽有个朋友,叫孙会宗,很担心杨恽,怕他惹祸上身,就写信去劝他,让杨恽在家做出一种悔改的可怜样,以博取皇帝的同情,说不定过几年又起复了也未可知。

    但是恃才傲物的杨恽怎么听得进啊,自认为一身本事却“被庶民”,一腔怒火正没处发泄呢!

    于是学外公司马迁写《报任安书》的典故,信笔写了一封《报孙会宗书》。

    信是这么写的:

    “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底,幸赖先人余业,得备宿卫。遭遇时变,以获爵位。终非其任,卒与祸会。足下哀其愚,蒙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然窃恨足下不深推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言鄙陋之愚心,若逆指而文过;默而息乎,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故敢略陈其愚,惟君子察焉。

    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总领从官,与闻政事。曾不能以此时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与群僚同心并力,陪辅朝庭之遗忘,已负窃位素餐之责久矣。怀禄贪势,不能自退,遂遭变故,横被口语,身幽北阙,妻子满狱。当此之时,自以夷灭不足以塞责,岂意得全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窃自念过已大矣,行已亏矣,长为农夫以末世矣。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乌乌。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诚滛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

    夫西河魏土,文侯所兴,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遗风,漂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顷者足下离旧土,临安定,安定山谷之间,昆戎旧壤,子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于今乃睹子之志矣!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毋多谈。”

    以我们现在人的眼光看,一点毛病都没有,估计高考还能拿个高分。

    杨恽也是这么想的,写完后把笔一掷,洋洋得意,仰天大笑出门去。

    古代没有邮差,写了信还得托人带,于是信就搁下了,根本就没寄出去。

    孙会宗到死都没收到这封信,更别说看信了。但就是那么寸,出事了。

    出了什么事呢?

    出现日食了!

    在古代,出个日食可不像现在,央媒号召大家都去观看,而被认为是天象示警,有妖孽作怪的。

    有一个管马的弼马瘟与杨恽有仇,于是就告发说:杨恽骄奢不悔过,才招致日食示警。

    所以说得罪谁也别得罪弼马瘟,玉皇大帝都不得不去请如来佛祖,何况杨恽祸从天降呢。

    于是汉宣帝命人抄了杨恽的家,把那封还没送出去的信给翻了出来。

    于是,编审官员连夜研读,最终还是找出了若干“违禁”之处(上文中已标黑)。

    第一处:“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臣之得罪,已三年矣

    在古代,君父死了要服丧三年,杨恽说他自己已经收敛三年了,就算守孝也应该期满了。合着这三年谪贬在家是在给皇帝家戴孝呐!这还了得,诅咒实锤了。

    第二处:“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就更明显(隐晦)了。

    首先解释一下“南山”的意思。

    现在我们说起“南山”肯定会想起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

    可惜陶渊明是东晋的人,而汉朝的人见到“南山”两个字,首先想到的是《诗经》《齐风》中的《南山》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⒀?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鞫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看着人畜无害,实则是一首讽刺齐襄公的诗歌。

    另外《诗经》还在《小雅》中收录了《节南山》、《信南山》等几首,也都是讽刺诗。

    所以“南山”两个字就如同“伞兵”一样属于敏感词。

    所谓“山高而在阳,人君之象也”。“南山”就是皇帝,“南山”就是朝堂!

    更可恶的是杨恽在“南山”后面跟了一句“芜秽不治”,这不是在说朝廷污秽不堪吗?

    不得不佩服某些人的想象力啊!

    这还不是想象力的天花板,再看下一句。

    “种一顷豆”,为什么不写“两顷”、“千顷”而偏偏写“一顷”呢?

    是因为家里只有一顷良田吗?

    不!

    一顷等于一百亩,百亩暗指“百官”!额滴神啊!神马逻辑?!

    至于“落而为萁”,则是败落在野地里,任其荒废的意思呗。“”的意思还有“曲而不直”的意思,引申为"阿谀奉承"。

    把这两句连在一起的意思么,呵呵,我不赘述了(我也讲不清),您懂的。

    从小吃过苦没什么文化,如今贵为天子的汉宣帝,虽然听不懂这些砖家们头头是道的分析,但还是能明白这几句诗不是什么好话,杨恽不是什么好鸟。

    于是,一声令下——撕票——哦,不,腰斩

    周星驰的电影《九品芝麻官》里有一个情节拍道:被腰斩的犯人一时没有死,拖着上半身写下一个“惨”字。

    其实这个桥段是有历史原型的:

    雍正年间因为一桩科场舞弊案腰斩了一个督学,此人叫俞鸿图。

    腰斩时下半段一般很快就没了知觉。

    而上半段因为心脑还没有立刻死去,所以还是有知觉的,而且可以感受到极致的疼痛。

    狠人俞鸿图就蘸着自己的鲜血连写七个“惨”字,从而被“惨”进了史册。

    杨恽就是被腰斩的,不知身子断了以后,是否还洋洋得意于自己“种豆”?

    他死后,其妻子儿女被流放,最无辜的是那位没有收到信件的孙会宗,被就地免职回家卖红薯去了。

    有人说:杨恽以告发他人上位,最后自己也因为他人的告发而身死,一报还一报,而且自己作风不检点,恃才傲物,结仇太多,属于活该。

    但是,书信这种两个人之间的隐私都被罗致出罪状,难道错真在一介杨恽身上而不在专制系统吗?

    宋人总结道:杨子幼(杨恽字子幼)以“南山种豆”之句杀其身,此诗祸之始也。

    盖所有的诗案(雅称诗案,实为诗祸,俗名文字狱)都离不开以下三要素:

    1. 捕风捉影,罗织“关键词”

    2. 引经据典,判决“按”例律

    3. 在劫难逃,“株连”亲友朋

    不信?且看下期,咱再讲桩诗案!

    文 | 云间大彭

    更多文章,欢迎点击关注“云间大彭”公众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案故事(1)——杨恽“种豆”被腰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pwa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