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喝小青柑,总喜欢掰开它,以便于它可以完全跟水接触,不至于“浪费”。可这样一来,茶难免太浓,味太重,逐渐不喜,放入茶柜里多时未碰。今日将之翻出,突然想起有几次跟杨总喝茶,他特意交代整个放入并要求不要久泡。当时我喝着觉得太淡。今日如法炮制,饶有兴致地去品尝这个淡淡的柑普味。突然发现原来这样才是最好:淡淡的普洱味夹杂着青柑的清香,茶色通红却清澈,仿佛一切都刚刚好。
终于到了四十。
一年来,觉得自己太过商业化了,满脑子都是生意,项目、增长、称霸。已经无法写出好文章来了,没有一篇能让自己满意。我自己所谓的好,其实不外乎是要走心罢了。忙得已经逐渐缺乏闲情雅致,工作时间为生意而忙,生活时间为孩子而忙。难得休息一下,便记挂着各种不需要动脑筋的事来释放压力,诸如看电影,跑步,饭局。看书和想事情的圣贤时间,越来越少,越来越少,一点都不自律。跳出我不是我,来看我这具躯壳。看似精彩十足,其实精神空虚。很多事情都没有好好琢磨,错过了很多生命中平淡却真挚的精彩。如孩子的成长,父母的老去,内心的修为,社会的责任。哪怕是当下我最有激情热情之事业,也难免有时用力过猛,操之过急。虽有建树,但却暗含风险。
一晃四十年间,花开花落,潮涨潮退。仿佛昨日仍是翩翩少年,今日却已步入中年。审视自己,性格中偏乐观,爱猎奇,爱冒险。开疆拓土总能斗志昂扬,稳固经营略为粗犷欠缺。执着于控制,偏爱于征服,沉醉于竞争,羁绊于感情。有朋友说,你像是个人生赢家了。仔细琢磨,就是这执念累了我。终其一生,我仿佛就在寻找这个生命模式。每样事情,我都希望能做得好,能掌控得住。事业,家庭,学习,运动,方方面面我都希望能“赢”。活着累,却乐在其中,乐此不疲,循环不息。有时常常会想,我们这一生,拼命地追逐,希望成就事业,成就自己,到底是做给谁看?给自己看?给别人看?等到年华老去,大家都拄着拐杖在公园里散步聊天,这些不外乎都是谈资,而已。身体好的那位可能还能中气十足地讲,身体不好的就只能气喘吁吁地在旁边听。除非是做着能改变世界的大事,否则大多数的成功都只是在一个微观的经济体或经济周期中的小波峰而已,一个浪打来,一个周期过去,便会迎来这个周期的波谷。稀松平常,绝无例外。那么,意义到底是在哪里?我是谁?要往哪里去?这两大命题,夜深人静时,便会困惑着我。
其实所谓不惑,不是没有了困惑,而是当再面临困惑时,可以不必纠结,不会裹足不前。但是终极来说,要想获得快乐,乃至普世价值上的幸福,还是要把这困惑想通透的。作为一个已经伪装了太多,也见惯了伪装的人,已不愿太自我,更不必太超我。最好的状态,或许是回归本我。把缰绳交给了本我,基本上已经是丢掉了缰绳。就尽量拿出真挚真诚来待人吧,我也不相信什么平淡是真,无欲则刚的。有欲望并不是坏事,有能力驾驭欲望,驱使欲望,成就欲望,倒不枉来这尘世走一遭。喜欢就是喜欢,厌恶也就厌恶。有爱有恨,爱才来得可贵,恨也方显自然。
往后四十年(如果还有那么长的话),对自己还会有什么期待呢?
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对美的追求。
不要放弃学习,再老都要继续学习新的知识,有趣的知识。
不要放弃写作,哪怕写得再烂都要和自己的内心对话。
善待孩子,他们与我,生而不同,但即便再不一样,依然血脉相连。要尊重他们的不同,我未必就对。爱护他们的心理健康跟爱护他们的身体健康一样重要。
做一个懂爱的人,爱的能力非常重要,前半生几乎忽略了这一点。
至于事业,留给奋斗去定义吧。至于奋斗,留给激情去定义吧。至于激情,那已经是深入骨髓的基因,就用我的名字去定义吧。
2019.4.1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