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119644/09795af51b56c879.jpg)
等待的过程似乎总是很漫长的,等了将近五十分钟也没有等到乘坐的公交车来,眺望寂寥高远的天空之间,秃无一片枝叶,听帆书《不管教的勇气》,反思自己的课堂,提醒自己慢一点,再慢一点。
二年级的经典诵读课上,带着孩子们认识了图书的封面,封底,腰封。通过观察封面的主题是“自立”,并列举出来自己自立的各个方面,一个个小脸通红,小手高举,争先恐后要发表自己的意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
四年级的经典诵读课上完以后,挫败感油然而生,之前留的古诗三首不能通读下来,更谈不上背诵了,让孩子们准备的摘抄本,两周了,依然纹丝不动,不断反思是自己太操之过急了?还是方法不对劲?原本计划好了整本书教学,故事田哲学故事主题阅读也推动不下去了。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总是让人猝不及防,好在其他班级开展的比较顺利,本周共读的《泡泡哥的玫瑰梦》主题是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感受自我的价值。这将是美好生活的起点。通过聆听讲述故事的梗概,都能悟通这个主题。
作家麦家说:“生活总是需要我们变得更加平庸一点,但我们又不甘平庸。相对来说,一个平庸的人在面对世俗生活时会更游刃有余一些。可人就是始终处在矛盾当中,一方面想要出类拔萃,一方面又要归于平常,这是很难的。”
或许我们并没有留意过:备受人们青睐的花大都芬芳招展,可我偏偏喜好那草丛中、角落里的不知名的小花儿。比起花店里的争奇斗艳,路边的野花大都纯洁坚毅,不为世俗,也不惧风雨。
![](https://img.haomeiwen.com/i2119644/ab092d15e225e677.jpg)
野花如此,俗而不俗,庸而非庸,人亦何尝不是如此。平庸与超凡的辩证实属不易,若欲不为等闲之辈,大可掌握好适合自己的处事节奏,凭着内心的坚毅与信念大胆绽放自己的光芒,然后,于世俗洪波中获得超脱。
很喜欢冯骥才《日历》中写的: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https://img.haomeiwen.com/i2119644/452cefe51e4fe607.jpg)
读苏翔老师的《带不走的繁华带不走的我自己》让我想到很多跨界的另类的词语:
自由并野蛮生长,完整自己的个性!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一个人书读多了,满身自带光环。
生命的每一个瞬间都值得好好经营。
面对周遭的环境,是改变?是放弃?是原地踏步?叩问自己的内心,听从内心的召唤,遵循自己的意愿,选择生活,还是被迫被生活选择!
每一天都是精彩无限,趁着年轻允许自己折腾自己!
在时间中自燃,做一个有趣的人。
相信相信的力量,远方有更美的风景。
人生适当的时候,逆旅也未尝不可。
如苏老师所言:认清真相,并且快乐地抓住真相生活下去,就是不枉此生,不费虚时。
![](https://img.haomeiwen.com/i2119644/3aa1f887cf9fd5bd.jpg)
读第二节理解与运用语言四年级《女水手日记》讨论课教学实录,感触颇多:
更多的是惊叹于作者的教后反思:“这节课上完以后,我被学生感动了,有几位同学发言时的状态感染了我,因为他们说话的时候,眼睛里有光芒,我知道是我抛出的挑战性任务点燃了他们的思维火花。
最后让他们总结的时候,有12名同学走到台前发言,虽然他们没有按照我的意图,用一句话来总结他们的收获,但是,他们都能谈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之所以强调“一句话”是希望他们从这节课学到精准地表达,把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显然这对四年级开说要求有些高了。”
多么期待自己的课堂也是这样:每个孩子眼睛里透着渴求知识的光,每个孩子小手都举得高高的,期待他们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通过阅读的所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