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 5月20~21日推文

读书| 5月20~21日推文

作者: 梦里依稀风铃 | 来源:发表于2024-05-22 17:38 被阅读0次

    母亲|读贾平凹的《写给母亲》,感悟漫漫人生

    本篇为第八期【母亲】单月征文书评篇投稿。阅读一个作家的散文集,可以更多了解他鲜为人知的部分,诸如脾性、情感世界、文字风格。贾平凹的散文集 《写给母亲》不仅是一部文字质朴感人的作品,更是一扇窥探作家内心世界的窗户。

    本篇总分总,以流畅的笔触撷取梳理书中的主要内容,除了第一部分感情真挚的对母亲的思忆外,还有亲情线里对父亲、女儿等的篇幅,作者的求学史,写作史,阅读心得等,形象生动意趣。从而得出: 生活再难,父母也努力托举着下一代,我们要珍惜家庭与亲情; 童年的苦难,并不是你认命的理由,心里有梦,还是有机会改变人生的;成名后的贾平凹,依旧活得朴素,活得通透。值得我们学习。

    读罢,会为这本书的阅读感增分不少。推荐。


    我开始对工作祛魅——读《富爸爸穷爸爸》有感

    本篇以“当我开始对工作祛魅”为标题展开对《富爸爸穷爸爸》一书的阅读感受,比较直截了当地抓住了“工作 ” 在实现财富自由历程中的尴尬地位。的确,现实生活中,一份工作或者说职业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无味,是因为工作可以满足温饱乃至实现小康,但未必能够达到财务自由;可惜,是因为如果没有工作,你的正常生活可能难以为继。

    然而财务自由在多数情况下可望而不可及,现实中的大部分人依旧需要通过一份工作来获取薪酬支付自己的生存费用,这是常态。这种常态也并非铁板一块不可突破,人们还可在工作之外寻求另一种途径赚取更多的金钱,减轻财务压力,这种途径就是理财。

    笔者发现目前的工作薪资难以积累足够的财富以满足退休后的生活必需,因而向《富爸爸穷爸爸》这本风靡全球的个人财务管理指南寻求解决财务问题的答案。

    本文列举了书中的几个重要观点,比如穷人和中产阶级为钱工作;富人不为钱工作,而是在“造钱”;负债和资产的区别,资产是能把钱放进口袋里的东西,负债是把钱从口袋里取走的东西;还有关注自己的事业,减少负债的支出等等。

    发现书中的这些要点很重要,如何正确全面地理解这些要点更重要。对于金钱不同的处理态度体现了不同的财务心态,会产生不同的财务行为,最终导致不同的财务状态。正确理解负债和资产的概念会实现个人的正向现金流入。理性辨析职业和事业的差异和关联可以帮助个人有效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享受自己的事业成就感。

    富人并非不工作就能够赚钱,而是比常人更懂得如何勤奋地工作、聪明地工作以获取财务收益,正如作者在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最重要的资产,就是我们的头脑。只有思考后的行动,才能创造财富;不经思考的努力,只会延续人们的贫困。

    调整财务心态、追寻财务智慧、激发创业精神、秉承学习初心应是这部书欲向读者传递的主题思想。推荐。


    《风雨哈佛路》:学会正视人生的三种不幸

    《风雨哈佛路》自传体励志小说,作者莉丝·默里。 后被拍成电影搬上屏幕,激励过众多的读者勇敢追梦。

    小说的看点在于真实性、是主人公莉丝·默里身上发生的真实而感人的故事,主要围绕她在纽约贫民窟的童年生活展开,她的家庭环境恶劣,父母吸毒、患有艾滋病,生活极度贫困。在学校,由于衣着肮脏和头上的虱子,她遭受了同学们的嘲笑和排斥,最终因逃学被送入女童院。家庭的破碎让她流落街头,开始无家可归。捡垃圾、偷窃,甚至整夜停留在地铁里以求温暖。

    生活似乎已陷入绝境之时,莉丝·默里却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她重返学校,通过自学完成了高中四年的课程,并成功获得了“《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佛大学。

    可以说是她克服了重重困难,用毅力和智慧改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本篇行文流畅、条理清晰,结构结构完整,以自己的感悟对小说做了恰当的解析。人世间不幸者无处不在。所以要正视生活的不幸,学会相信自己的渺小力量可以改变自己并落实到生活的点滴行动中;正视父母的不幸,学会用自己的孝心报答父母,落实到家庭当中; 正视自己的不幸,付出行动方可走出迷茫。

    正如作者最后写道: 不管你的背景如何,只有当我们赋予生命意义的时候,生命才有了意义。推荐。


    母亲|《写给母亲》这本书里,有着许多共性

    本篇为第八期【母亲】单月征文书评篇投稿。

    《写给母亲》中的文字质朴而深情,充满对生活的感悟,对人性的思考。贾平凹通过散文的形式,将个人情感与时代相结合,使作品具有广泛的共鸣力。其次,书中的回忆与现实交织,既展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又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贾平凹还在书中分享自己对文学、艺术爱好等方面的体悟,使得作品更具深度和广度。

    本篇感情真挚,因为父亲的离世再读这部散文集自然感同深受。遂将重点放在第一辑的亲情,关于父母亲的故事。

    天下的母亲身上都有一定的共性,那就是当前不服输的特点。他们为了孩子的未来,竭尽所能,拼尽全力,无怨无悔。读完这本书,对于贾平凹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叙述中穿插自己的经历感悟,将亲情的祝福扩大至天下所有的母亲。推荐。

    追寻灯塔之光——阅读黑塞

    (晴望有雨 )点评

    “弄瞎我的眼睛:我还能看见你,塞住我的耳朵:我还能听到你,没有双足,我还能走到你那里,没有嘴,我也还能对你宣誓。打断我的臂膀,我还能用我的心,象用我的手一样,把你抓牢,揿住我的心,额上的脉管还会跳,你如果放火烧毁我的额头,我就用我的血液将年承受”。

    这是我读过的赫尔曼·黑塞的一首诗,黑塞年方十三岁时便立誓成为一名诗人,二十一岁时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浪漫主义之歌》,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特》让他在德国一举成名。

    黑塞的散文集《园圃之乐》配有大量的插图,其中有他自己的照片,甚至还有他自己手画的苗圃图和植物水彩,足见黑塞的多才多艺和情归自然。

    正如本篇读后感作者文中所言:“黑塞养花木,住田园,写人生、借景抒情,借物明志,将他对生命的体悟与思考寄托于诗文中,让人在轻松的阅读中,收获深度的思考”。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现了逍遥乡居、寄情山水一直是性情文人钟意的理想生活,古今中外,异曲同工。

    本文也提到---”黑塞擅长风景描写,细腻且唯美的文字,清爽、简洁,充满浓郁的诗意和诚挚的情感 ,含蓄且深邃”。黑塞热爱田园生活,但不只是简单地流连于田园之间,而是躬耕农田,打理园圃,他的浪漫主义的诗人情怀与田园山水动植物其实已经浑然一体,因而读者能够感受到他文字的真诚、清新和质朴,又充满诗情画意。黑塞曾经讲到,“同泥土和植物打交道,就类似沉思冥想,能使灵魂得到放松和安宁”。

    本篇以“听从生命呼唤”来表达对于黑塞的随笔录《菩提花》的理解,又以“我孤独,但我不为寂寞所苦”感悟黑塞《堤契诺之歌》的主题思想,甚为精准。一如黑塞所说:“无法达成的目标才是我的目标,迂回曲折的路才是我想走的路,而每次的歇息,总是带来新的向往”。

    最后借此机会表达对《园圃之乐》的译者、我国德语界资深翻译家韩耀成先生的敬意,其译文之精美,用字之考究,令人赞叹佩服。推荐品读。


    《最后走的人关灯》:从来都该防范在前

    《最后走的人关灯:论人类的灭绝》是保罗·若里翁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尖锐剖析。这位集人类学家、社会学家、人工智能专家、经济学家于一身的学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知识背景,为我们拉响了警报,揭开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

    保罗·若里翁在书中开篇即点明了他的核心论点:人类正处于灭绝的边缘。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基于对当前资源枯竭、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等问题的深刻认识。他并不满足于简单地指出问题,而是进一步去剖析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到经济体系和科技发展的弊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框架。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有生命的,但渺小又短暂的人类,对地球从来只是索取。现在,过度掠夺总会超越极限,人类类以生存的资源持续不断的减少,很多都是不可再生。一系列自然灾害。全球的气候状况并不乐观。而且大家都只在乎眼前利益,社会价值体系常常被纯盈利逻辑挤到角落里,没有出口。要知道宇宙有自己的规律,大自然从来不会以任何形式帮助我们,不会解决出现的问题。它只会客观的淘汰掉一切行不通的,再重新开始。在意识到灭绝的可能性,人类首先需要走出长期消沉的状态,建立自信心,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意识决定行为,灭绝的警钟敲响,我们并非只是默哀,而是尽最大努力行动给未来一个完好的生存空间。读罢发人深省,推荐。



    风铃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 5月20~21日推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pyw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