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金陵小学(仙林湖校区)第三届家长开放月开启之时
金陵小学(仙林湖校区)2015年9月开办。从2016年起,即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后又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和升级,在2019年春季学期迭代为家长开放月。

回顾一路走来之历程,为什么要举行家长开放活动呢?站在家长角度,有哪些收获?站在教师立场和学校立场,又有哪些意义呢?
【与家长而言】
一、感受校园生活
走进校园,能够弥补家长无法切身感受孩子每日校园生活的不足与遗憾,所以,与家长而言,参与家长开放活动,首先,就是能够亲身经历,有所感受,与亲子关系而言,添上温暖的一笔。
二、了解在校表现
其次,家长走进校园,能够看到自己孩子以及班级其他同学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如何坐?如何站?如何听?如何说?如何写?等等。都可以从课堂现场获得比较真实的体验,从而为家庭教育汲取更直接的营养。
三、获取个别指导
因为每次每班走进来的家长人数都在十人以内,所以从时间和精力上,都保证了只要愿意,都能从老师那里获取到针对自己孩子更加具体的问题反馈,特别还有更加有效的方法指导。
四、分享育儿经验
因为责任所系,所以共同关注。同一个班,或者不是同一个班,但是同一个年级的家长,也可围绕孩子成长以及家庭教育,分享经验,相互取经,以促进集体共同成长。所以,不论是四、六年级的家长开放活动当天,还是一年级家长开放活动当天,都能在风雨操场上或者教室走廊里,看到家长们聚在一起,交流讨论。
【与老师而言】
邀请家长走进校园,与老师而言,备课要求更高,班级管理要求更高,以及各项值日工作的要求也更高。那么,除了这些“更高”之外,还有什么是老师们需要及时抓住以事半功倍提高工作效率,并提升共育效果的呢?
一、个别反馈情况
尽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家校沟通的方式已由线下拓展到线上,但是基于教育的特殊性,线下沟通仍然有线上交流不可替代的优势,所以,在老师走进学生家庭之外,还应邀请家长走进学校。借此机会,老师可以经由一对一,个别反馈,具体指导,以实现家校共建和共育。
二、深度参与学习
家长开放一个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课堂学习”。家长们与孩子们共同参与学习。孩子们都有属于每节课的任务,那么,我们的家长们呢?除了看和听等常规的观摩以外,还可以有哪些行为呢?比如,参与作业批改,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可以帮助家长深度参与课堂学习,了解孩子们当堂学习效果的办法。这是潜在的可能,能否实现?有待老师们在充分认识其意义的前提下,再予以设计和准备,组织和推动。

【与学校而言】
一、沟通达成共识
因为学校的主体是老师和学生,所以单独谈“与学校而言”,主要是指对管理,特别是对学校的重大决策而言。
比如,一年级上周起,已经按照计划,实现所有上放学全部使用地下接送系统。在管理的持续关注与不断优化,以及家长的逐渐认同、努力配合之下,一年级上放学秩序愈加让人放心和安心。针对少数家长存有的疑虑,则可以在家长走进来的时候,主动与家长沟通和交流,传递良好心愿,揭晓背后不易,以便促进共识的达成。
二、听取合理建议
人无完人,对于一所学校,亦是这样,总会留有可待改进和提升的空间,或大或小。当家长走进校园之后,与学校管理以及学科教学而言,就像是张开了“第三只眼睛”,能够看到我们所看不到的地方,然后再用合理建议的方式反馈给学校,从而帮助学校更好服务师生成长。
比如,四、六年级家长在第一次走进学校之后,在问卷中建议,夏天就要来了,教室里的电风扇休息了一个秋天、一个冬天,还有一个春天,马上需要重新投入工作,在此之前,需及时帮助它们擦拭干净身上的灰层……
一次“家长开放”,就是一次以家长为主体的第三方参与的自查自纠。“优点”与“不足”,都进一步坚定我们继续借家长开放活动以更好家校共育的信心和决心,并且,看到“优点”,助我们知晓努力有效,获得及时肯定,以为继续前行积攒力量;看到“不足”,明晰改进方向,具化工作重点,可警醒不断促进质量提升。所以,这一届,同第一届、第二届一个样,仍会经历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具体要求还会依实际而有所调整,最终,以期实现开放共享,共享共建,共建共育,共同朝向共创优质教育的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