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1
当形式各异,眼花缭乱的文章穿梭在手机屏幕上,游走网络世界时,我蓦然感觉到:文学的魅力太大了,大到可以给世界随意涂彩,让人心沸腾,情感跌宕,祈祷时间就此停留;让人的鉴赏辨析能力越来越提高,视觉美感需求越来越挑剔;但无论怎样变换,很多抓心牵肺的文字会在沉淀心底,然后从心底慢慢溢出来,舞动在纸质书页或电子屏幕上,渐渐走进读者的心里。
文学是个专业的概念,甚至有的人需要用一辈子的精力去研究,也有人认为它神圣莫测无比,不能随意触碰。其实,只要你会写一些散文,在抚慰自己内心的同时顺便打动别人,就说明你正与文学轻吻,就会感受到文学的美好。
文学的原初含义不仅指今天意义的诗歌、抒情散文等,今天一般不被看作文学的但有文采的一些语言作品,也可以称之为文学。
文学从狭义理解,它有四大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古往今来每一种文体都有各自的魅力华冠,为众多文人所钟爱。一时间普天下的文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用个性之笔雕琢出一副副绚丽多姿的多彩文卷。他们会倾尽所有才华,尽可能将文字组合得相得益彰,珠联璧合,巧妙绝伦,或沉郁顿挫,或慷慨激昂,或凄婉哀怨,或欢快愉悦……
散文和小说,诗,戏剧的差别在哪里?稍微留意点就会有所认识。
散文,随意自由空间大,大多人都会,普天下可见;小说,一般人不敢触动这根神经,因为它太耗精力,并且考量你的逻辑能力,整合能力;诗歌,神圣至尊,很少人精通,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力和格律限制;戏剧,太过综合,难以掌控,讲究直观性,过程性,艺术性,并且生活性,思索性要浓郁,但市场冷遇,一般人不感兴趣。
散文,其实无处不在如今流行泛滥文学市场的大多是散文,随笔式的,感悟类的,抒情类的。本人文字功底,文学素养浅薄,因此只会写一般的散文和简单情节的小说,没有能力和水平去触碰诗歌与戏剧。文学再从更狭义地讲,我个人认为,文学就是散文。我们知道只有散文可以随心所欲,自由宽泛,不刻意追求写法,不会过分强调章法布局。用文字抒写出你内心想写的话,叙述一件难以忘怀的事,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就是散文。
其实有时你信手写出来的长短行,分行文,有时可能就是一篇散文,而不是诗,就这么简单。散文的风格很多,不是专门写出来的就是散文,有时拿出你十几年前写的日记,也许这就是你最好的散文。
纵观著名文学家的散文文风,个性随意,题材多样。鲁迅的深沉冷峻、郭沫若的秀美含蓄、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新、林语堂的幽默隽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
目前网络上的文章吸引眼球的大多都是散文,因为不管是随笔感悟,还是纪实传记,还是小说故事,总有散文的足迹,总能闻到散文那灵动走心的气息。我不由得感到:散文无处不在。
流行歌曲在校园里唱响时,那里面歌词就有散文的气息;街边广告牌上优美温馨的语句,那就是散文的缩小版;商场里搞促销时,员工费尽心机打造出来的促销段子,那可能就是散文的搞笑变身;政府出了一期公文公告如此有号召力,有严肃性,那里面也是有散文的影子;风景区里,导游对某一景点声情并茂地介绍,更能体现散文的魅力……
公公厕所里温馨的提示语;草坪花园里提醒人们保护环境的广告词;给老师,朋友写的毕业赠言;律师在法庭上的辩词;评论家的优美评论语;教师给学生的操行评语;在职工大会,考试总结大会上的发言……无不与散文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散文与人们并肩而行,息息相通。因此,散文是所有文体中最容易写的文体,受众群体大,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跨越时空,放飞思想,形散而神不散,顺着一条线左右穿梭,蜿蜒前行,自由舞动,只要能表达出自己想要的思想即可。
散文,其实无处不在正如萧红的《呼兰河传》,看似普普通通的童年生活片段,整部小说都是一个个叙事散文组成,几乎没有议论的笔调,自然而成,人物风景并不受旧的形式束缚。她写的人物是从生活里提炼出来的、活生生的,不管是悲是喜都能使读者产生共鸣。不用伪饰、矫情,就更显得自然质朴。这种语言没有着意雕刻的痕迹,自然而然,蕴含着一种稚拙浑朴的美,但它却感动着整个文坛。
古代《尚书》里保留的大都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报告、史政,战争的内容,例如一个战争发生了,战争给人类带来有哪些危害,有人就会去写出来,就是散文,写的多了久而久之,就会保存在《尚书》里。
然而很多人把文学看得太神圣,太恐怖了,仿佛搞文学就是大量读书,或者大量写文,阅读经典深奥的大书,写出传世之作才能成为是懂文学,也许这是那些自命清高,唯我独尊的所谓“文学大咖”给文学披上了一层盔甲外衣,炮弹外衣,使人不敢触碰。 其实不然,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论年龄大小,不论地位高低,都可以触碰文学,并零距离接触,文学可以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你想晋升需要申请,这个申请书就是散文文学;你给亲人朋友写信,这感人的信就是散文文学;你写检讨书,悔过书,这发自内心的诚恳语言就是散文文学;你为了尊严与人争吵,辩论,这也是散文文学;网络上叙写情感,感伤岁月,对月怀人,诉说苦闷大都是散文……用文字来表达某种心里感受,达到想要的状态,那统统都是散文文学。
可见文学处处都有,散文无处不在。并非阅读才是文学的特质,文学不是单纯通过文字来表现出来的,音乐,绘画都可以作为文学的表现形式。
蒋勋在《文学的功能》中说:文学最初是从我们的口中诞生的,它是唱出来的,它不是用来看的,也不是用来阅读的,而是用来听的。比如欧洲的《荷马史诗》、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还有古体诗中的歌行体,乐府诗等。
《荷马史诗》是希腊盲乐师荷马著的,当时大多以传说的方式,以散文形式保留下来的记忆,构建成了古希腊的历史之作。《诗经》开始也是从旋律和音调中表现出来其中的情感,它远比文字的诞生早的多。
小时候妈妈给我们讲故事,儿歌,就是听出来的文学。村里的说书的,听广播,相互讲《白蛇传》《杨家将》,这就是最初接触的文学。最初我们让孩子们了解文学都是听故事,唱儿歌而不是阅读。当他们对生活充满好奇时,我们就应该给他们讲故事,激发他们文学兴趣,这就叫文学。文学也是从儿歌,歌谣里体现出来的。
听一首歌曲,你很容易快乐或忧伤,是什么带给你有如此的感受呢?你会通过歌词音韵来引起联想,产生想象,《山路十八弯》你会不自觉地想象这个美妙的意境,这就是文学在激发你的畅想。它打动了你自己,读它的歌词,很对仗押韵。文学最早也是从节奏韵律中感受出来的。
绘画也是文学,这幅画为什么会感动人,吸引那么多的眼球?这里面就有文学元素在作怪,它如暗流在涌动着。
其实很多人跟文学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我们每个人每天都生活在文学中,并没有远离文学,包括与人交谈的方式,情绪的流露,吵架的状态,与家人沟通,表达爱,认错,表扬,枕边细语等等,都需要文学来构建和修饰,文学的功能之一就是在不断修饰自己的日常用语。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说话简单直接,有的委婉含蓄,有的音韵跌宕,这可能需要慢慢领悟文学的影响力,起码了解这就是散文的遍及。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本动植物学,医学的书,研究植物分类,但它也可是一本文学性强的书,文字优美,有很多经典语录:“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等。
我在《写乎》里看到过许多老师写过有关中草药的文章,不再是单纯的介绍植物草药的特点和功效,而是有文字学,植物学,医学于一体,生动形象地为读者推出了现代版新型的《本草纲目》。
邓州王崇菊老师写过很多篇此类文章,我看了之后不禁惊叹:她 能把一棵看似普通的植物药草写成优美的抒情散文,有生动感人的典故传说,浓郁的抒情赞美在里面,刺激视觉神经,不再单调,让人们在她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美的散文里了解了中草药的特性与非凡价值。她能把大自然植物赋予人的灵性,融叙述,抒情议论于一体,文质兼美,文字表达极为通达流畅,行云流水。
文学并不可怕,并非高深莫测,它的功能魅力无穷尽。蒋勋又说过:但当文字语言成为议事议员,选举竞争时相互攻击,恶意诋毁,夹杂有权谋邪念,引发冲突,导致肢体暴力时,文字语言就可能沦为末路。
文学离我们并不远,我们要善意地怀着敬畏之心去亲近它,它永远扎根在我们脚下的土地上,没有人敢把它连根拔起。它质朴无华,自然随和,每天都在与我们共呼吸,并肩前行。尤其是散文,因为它无处不在。
散文,其实无处不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