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说需要在适合它的人生阶段去读。我们在二十岁有共鸣的东西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不一定能产生共鸣,反之亦然。书本如此,生活亦如此。”——A.J.F
书中的这段话完美解释了我为什么会看不懂一些书,为什么会没有共鸣。一个人的人生经历对他的影响很大,也决定着他对未来生活的判断,我在学生时代并不是不喜欢读书,是真的有很多书读不懂,但在经历了生活的历练之后,突然就懂了很多书中的故事。当然,有些人从小就读很多书,但他们二十岁和四十岁读同一本书的感受肯定是不同的。
我上小学那会我爸爱听戏剧,现在我都还能想起当时常听的曲目《三娘教子》中的对话场景,还有《牡丹亭》,但比起来,《三娘教子》更贴近我的年龄,对剧中的情节和唱腔我很快就可以搞懂,《牡丹亭》就只是觉得男女主人公好美,只记住了剧名,其他的一概不知。小时候听《三娘教子》,我是剧中的“子”,如今再听,我成了剧中的“三娘”,不同的年龄会让我们有不同的代入感。
就像十几岁的时候看《红楼梦》,人人都想象自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到了三四十岁再看,人人都有了各自不同的角色。从小就听过这样的话“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就算读了这两本书也没有悟出其中的缘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再读经典,才慢慢懂得其中道理:年轻时莫要过于血气方刚,年老时莫要过于老谋深算。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岛上书店》。孤独绝境中的我们一定会走出困境,实际上能困住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