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能力的人居安思危。安然无忧的是愚人。假如冲突能在变得尖锐之前被解决的话,世界上就不会有英雄了。” --王岐山
这句话来自瑞达利欧与王岐山的对话,在《原则》一书中有所记录。看到这句话时,我深感震撼,既有喜悦又有忧虑。喜悦之处在于领悟了英雄出现的另一面,而忧虑则源于这一面并不怎么美好。
多数人都喜爱英雄。小时候,我喜欢孙悟空,他除妖降魔,助唐僧去西天取经。长大后,我倾心于三国和水浒中的英雄。受到漫威影响后,也喜欢上了超人、蜘蛛侠等。这些英雄共同的特点是:拥有强大能力,总是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
然而,英雄的出现往往伴随着危机。万物都具有两面性,但大多数人只愿意看到美好的一面。就像滴水穿石这个例子,人们通常拿来说明坚持的力量。但从另一角度看,被滴穿的石头永远都会受损,无法恢复。同样,英雄亦如此。人们通常只看到英雄解决了重大危机,却似乎不太在意危机的根源和如何避免。
常听到一句谚语:“乱世出英雄”。若对历史略有了解,再结合王岐山的言论,或许更容易理解其中含义。历史上每逢乱世,如三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近代的军阀混战等,都是英雄辈出的时期。乱世因危机而出现,又因乱而衍生更多危机。危机是培育英雄的温床,因为危机需要英雄的应对。
还有一句鲜有人提及的话:“宁做盛世的狗,不做乱世的人”。乱世固然孕育英雄,却也是人间炼狱。每逢乱世,人口锐减,生活比猪狗还不如。我有幸了解一些五代十国的历史,难以想象曾经繁荣的大唐中原文明,在乱世中陷入茹毛饮血的境地。长期的战乱导致农事陷入瘫痪,百姓无家可归,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以人肉填饱肚子,人肉甚至比狗肉还不值钱,人肉甚至被制成肉干,可见这种吃人肉的情况已经成为常态。盛世的狗被宠着,乱世的人被吃。
英雄的出现虽然能解决危机,但危机早已先于英雄出现,因此必定对人们造成伤害,否则就不会发现危机存在。居安思危,预防为重,早早消除危机远比依赖英雄来解决危机更为重要。
曾听说一个扁鹊三兄弟的故事。扁鹊家的三个兄弟都精通医术。虽然后世传颂扁鹊,但他却认为大哥的医术最为出色,次之是二哥,而他自己则最差。因为大哥善于治疗病因于病发之前,一般人还未意识到病情就已将其消除。二哥则治疗病因于病情初现之时,此时病情尚不十分严重,一般人可能认为只是小病。而扁鹊医治的是病情已经十分严重的人,所以人们视其医术高明。显然,人们会将扁鹊视作英雄,解救人于危难之中。然而大哥因为提前预防,让人们免于痛苦折磨,其意义更为重要。
英雄固然重要,他们守护的是最后一道关卡,是消除危机的关键。然而危机的出现必然已经造成了巨大伤害。要彻底消除危机,除了英雄外还会造成巨大资源的消耗。居安思危,如同扁鹊的大哥一般,铲除危机源头,才能最大限度减少伤害。
减少英雄的出现,方能减少人类痛苦。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