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写作升级之路时间管理
你所期待的碎片化阅读,可能是个伪命题

你所期待的碎片化阅读,可能是个伪命题

作者: 郝好说话 | 来源:发表于2016-09-02 17:00 被阅读53次

    前两天看了吴晓波老师的一集视频节目,这集的标题叫《一袋小小方便面背后竟然蕴含着中国的经济走势|吴晓波视频》。节目指出,在2015中国方便面市场发生了断崖式的跌落,方便面市场在连续五年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在2015年更是大幅下降12.6%。而相反的是酸奶、运动饮料和纯奶的市场却逐年上升。在我看来,中国人对于食物的态度有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1949年建国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1959年的大饥荒为代表。这个阶段物质匮乏,大多数人每天的愿望就是能够吃到饭,如果能吃饱饭那就要幸福的飞上天。
    • 第二阶段是1978年改革开放到2008年奥运会。这个阶段物质逐渐丰富,食物的选择也越来越多。人们不再满足于吃到饭,而要吃饱甚至要选择好吃的食物,在这一阶段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开在中国的很多城市。
    • 第三阶段就是2008年奥运会到现在。这个阶段物质生活丰富,人们不再追求吃饱,而追求吃得健康。上面提到的方便面销量下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而相比于食物,我们在另一种维度所拥有的另一种资源也和食品发展的趋势殊途同归,那就是信息。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这两个怪物的发展,我们从信息贫乏的第一阶段到达了信息逐渐丰富的第二阶段。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代人能像我们这代人一样能够如此快速和便捷的获取信息,甚至“神一般的产品经理”张小龙还创造了推送这种方式。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信息爆炸,人们措手不及。


    很多人想用自己有限的时间去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于是应运而生了一个名词叫做“碎片时间”。很多人时时刻刻刷着知乎,看着果壳,读着微信公众号。想用这些短平快的内容来充实自己的碎片时间。曾经我也是这样的,可是经历了一段时间这种状态后,发现自己的知识水平并没有提高太多而且自己也没有很快乐。经过了大量的思考后我发现利用碎片时间来学习是一个伪命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碎片化阅读学到的知识无法形成知识体系

    我们的眼睛就是我们的监狱,我们的眼光所到处就是我们监狱的围墙

    上面这句话是尼采的名言。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这样的,我们虽然表面上是自由的,但是我们的言语和行为都受着我们视野和思维的限制。而扩宽我们视野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相比于视野的扩展,思维的提升和认知升级才更为重要。要扩展我们的思维,做到认知升级,需要的是成体系的知识和足够深刻的思考。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监狱里生活,也都渴望像《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的安迪一样能够成功“越狱”。而我们的知识就是那把小锤头,碎片化的学习就像你拿一个那个锤头东敲一下西砸一下,而成体系的学习就像你找到一点使劲挖凿。你在知乎,微信公众号上看一百篇关于三国时代的评论或文章,都不如看一遍《三国志》有用。更何况,我们很难做到用我们碎片化时间只看一个领域的内容,更多情况我们是今天看看健身知识,明天学学历史,后天关心一下国际政治。这样短平快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很难让人形成真正的知识体系,获得真正多的知识上的积累。

    2.碎片化阅读得到的内容很难经过足够的思考

    刚刚说过做到认知升级的两点。一点是成体系的知识,另一点是足够深刻的思考。碎片化阅读除了很难获得成体系的知识外,还不能给人们留下充足的时间和良好的环境进行思考。而且一些稍微有深度的文章往往篇幅比较长。很多时候我们要么我们草草浏览一下整篇文章就关闭,要么看到一半就关闭不看,很少有人会在之后又想起来有这篇文章这回事。这种情况更别说思考了,就是明白作者意思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都困难。

    3.碎片化阅读让时间碎片化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一个足球迷,对于游戏平常只玩《实况足球》。这款游戏有一个特点就是一局只需要十分钟,明明知道玩游戏是一个收获半衰期极短的活动,可是大脑里面有个小黑人总在告诉自己,就十分钟,玩一下呗。这一玩好的情况玩两局停下来,不好的情况直接就能浪费一两个小时。看着时间从手边大把大把溜走。其实玩《实况足球》这时间看似只有10分钟,但是你不能保证自己的意志力在到点的时候就能停下来,即使停下来了也不能保证不去想。这个和碎片化时间一样,我们经常在学习工作的时候会回几句无关紧要的群聊或者看几篇知乎或者公众号的文章,这样我们原本宝贵的整块时间就被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碎片时间打散了。最终造成注意力的下降进而影响工作学习效率。


    嗯,说了那么多碎片化阅读不好的原因,那么难道我们在那些碎片化时间只能发呆,白白让时间浪费了?答案当然不是

    作为一个给汤也给勺的人,再说说个人一些碎片时间利用的技巧和方法,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1.将碎片化阅读变成整块学习

    将碎片化为变为整块化是解决碎片化学习问题的最理想的办法。而这里将碎片化学习变为整块学习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物理上的,一种是逻辑上的。

    物理上减少碎片时间

    首先物理上本质就是减少碎片时间,在每天起床的时候就大概计划今天要做哪些事情,并且对于事情的先后顺序和时间安排有一个大致的概念。并且在不影响做事质量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中间繁琐的环节。举个例子,在学校健身房我发现很多同学健完身去洗澡的习惯是这样的:

    • 健身结束回宿舍拿澡框
    • 拿完了澡框去学校澡堂洗澡
    • 洗完了澡回宿舍放澡框
    • 放完澡框去实验室或者教室学习

    其中回宿舍拿澡框,回宿舍去澡堂,从澡堂回宿舍,从宿舍到实验室这些步骤都是碎片时间,都是可以可以优化的点。而如果能选择在体育馆洗澡,那么步骤就会改成下面这样:

    • 健身完直接去体育馆澡堂洗澡
    • 洗完澡澡框存在体育馆,直接去学习

    这一点微小的改变,可以将以上那些碎片时间变成至少半小时的整块时间。我也问过很多同学为什么不去体育馆洗澡,得到的回答都是一样的:1.体育馆比澡堂贵。2.澡框放在体育馆怕丢。而从我自身经验来看,在体育馆洗一次澡只会比澡堂贵一块钱,而且不用排队,可以自己调节水温。而在体育馆存放物品一次也只要一块钱。那么就是说你每天多用两块钱就可以获得更好的洗澡体验同时也省出了至少半小时的整块有效学习时间,是不是很赚?

    逻辑上减少碎片时间

    通俗来讲从逻辑上减少碎片时间就是一句话“多用kindle,少用手机”。上面说过碎片化时间学习很难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及经历认真的思考。而kindle作为一款我相见恨晚的产品,我认为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只能看书。下次打开还在上次阅读的地方。通过小巧轻便的kindle,再经过适当的标注,可以将很多块碎片时间的积累连成块,最终读完一本一本的书,建立属于自己的完整知识体系。

    2.解放双眼,利用双耳

    人们一般对于碎片化学习的认识都停留在阅读方面,认为阅读才是学习最有效的途径。而我们的碎片化时间往往是在车站,车上或者走路的路上,这些地方很难保证双眼的集中。而在这些场景下,相对我们的双眼,双耳更能保证集中。

    这时候就需要耳朵来帮忙,而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很好的FM应用。这些应用的内容中有讲传统文化的,有讲历史的,有讲故事的。而很多比较火的视频节目也都在这些平台扎根。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听一些名人名家把他们对知识感悟,专业技巧讲给你听。对于扩大知识面,更好了解时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拿我自己来举例,除了kindle外另一块让我眼前一亮相见恨晚的产品就是喜马拉雅fm。通过喜马拉雅,我收听了所有罗胖《罗辑思维》,以及矮大紧同志的《晓松奇谈》以及奇葩说团队的《好好说话》节目,最近在收听学长安利的蔡礼旭老师讲的《弟子规》。虽然这些节目主讲人讲的一些观点我有时候也不认同,但是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接受更多知识和思想的洗礼,我认为是稳赚不赔的。

    3.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处理碎片化的事务

    生活中往往有很多我们不注意的细节,而这些细节有时候会妨碍我们的学习和工作。而处理这些碎片化的细节我们就可以利用我们的碎片化的时间。比如说设置一下微信朋友的备注名啊,清理下手机里面没有用的软件啊,删掉一些没有用的邮件啊。通过这些碎片化事务的处理,可以在我们之后给我们的学习工作扫清障碍。

    另外还有一件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做的很重要的事就是给亲人打电话。我们在外面打拼,最关心我们的人无疑就是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利用等车走路这些时间给他们打个电话报个平安聊聊天,让他们知道我们过的不错,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可以给家人极大的精神满足。何乐而不为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所期待的碎片化阅读,可能是个伪命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qfk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