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古文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的词——“箕踞”。簸箕的箕,盘踞的踞。庄子的老婆死了,好朋友惠子去看望他,见庄子正箕踞鼓盆而歌。荆轲刺秦失败受伤,靠在柱子上,向秦王箕踞而骂。我特别想知道这个箕踞是怎样一个动作。
![](https://img.haomeiwen.com/i3632094/f0bbbd75e91ccf26.gif)
我又去找“踞”字小时候的照片,发现甲骨文和金文中并没有他的身影。我们只能找到居住的“居”字小时候的照片。画面上是一个孕妇蹲在地上,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呱呱坠地。古代妇女生产往往采取蹲踞式,不但中国如此,外国也是这样。居字的生宝宝的意思被取代以后,人们又在左边加了一个足字强调它的蹲坐的意思。于是才有了“蹲踞,盘踞”的踞。
老虎喜欢这个动作,所以叫虎踞,龙喜欢盘在柱子上,所以叫龙盘,合起来就是龙盘虎踞,省略的叫法就盘踞。箕踞就是两腿微曲像簸箕一样蹲坐,这个动作听上去还挺舒适的,可都说这是一种无礼的动作,和朝人吐口水差不多。这是真的吗?又是为什么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3632094/10d69bad41fa11f5.png)
我们到白居易的诗中去看一看。白居易的官场生涯起起伏伏让其心灰意冷,于是决定辞官归隐。于是他说“久贮沧浪意,初辞桎梏身”。终于成了自由人了。每天“昏昏常带酒,默默不应人”,在家里什么事情也没有,“坐稳便箕踞,眠多爱欠伸”。眠是深睡眠,自然醒,觉睡多了就喜欢打呵欠伸懒腰,由此可见,箕踞是一个非常随意的姿势,应该比较舒适,大致有些类似与现在的葛优瘫。可是,私下在卧室里可以这样,如果有了客人那就不行了。“客来存礼数,始著白纶巾”。有客人来访,还得戴上帽子,正襟危坐,不能失了礼数。
为何箕踞就成了无礼的动作呢?这和古人传的衣服有关系,上古时期人们都是"上衣下裙",裙子就是起一个遮挡作用,里面什么也不穿。战国才出现了"胫衣",一种没有裆的裤子,说裤子也不太合适,因为它只是两个单独的裤管,穿的时候绑腿上。而箕踞就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为什么是无礼的动作就可想而知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3632094/08e497fa92da8719.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