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囤书,囤课,然后没时间学,一方面因为现在这些知识获取很方便,很便宜,很多一流的大家总结的知识经验,只需要几十元就可以买到。一方面是自己对很多事情都很好奇,想通过学习知识改变自己,提升能力。
为此,我常常焦虑,焦虑时间不够用,焦虑进步太慢。网上说是别人在贩卖焦虑,我不这么看,焦虑是上进心引起的,焦虑是动力,不是坏事。但是因为焦虑,每次都有选择障碍,不知道先学习那本书,这才是坏事。
今天在听一门金融课时,突然顿悟了解决办法。
那就是
1每个人有自己事情的轻重缓急
首先应该分辨对自己来说,自己及家庭的状况如何,最重要的知识是什么,最急切的知识需求是什么。
分辨清楚了自己的重要事,每次都做重要事,适当做紧急事,就会井井有条,不在抓瞎,什么都想学,什么都学不好。
比如我自己,成家不久,两个娃,爸妈帮带。
对于我,最重要的事情,是固本。维护家庭关系的和睦,教养子女,经济基础的稳固。
所以最重要的知识是 夫妻和睦相处的知识,调和婆媳关系的知识,养育子女的知识,保险的知识。
其次,是增长。才是自身能力的增长。眼光见识的增长,财富的增长。
在家庭关系还没有料理平顺安宁,基本保险保障没有完善的情况下,去学习什么金融理财,就可能后院着火,弄的自己措手不及,老是遇到各种突发状况。
去关心什么时代趋势,未来科技,最新数码产品,等等之类,都是或者太远,或者细枝末节,对现在真实的生活没什么实质影响。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感受到儒家的说法特别正确,做事着眼从身边开始,由内而外扩展。
2每种知识对每个人有不同的影响力
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但是却常常被我忽视。
每天早起或者晚上,看到书架那么多书,总是无从下手,不知道从哪本开始,也不知道每种知识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
今天在听金融课时,讲到货币基金,突然意识到,这对于我是多么细枝末节的知识,我学金融课,是想对于金融世界有一个全局的了解,没想了解很多细枝末节,我也没打算转行去金融领域就业。所以 我只需要大概了解一下这个金融和世界互相作用的。我应该果断跳过细枝末节。珍惜宝贵的注意力。
又想到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他想改变国人的现状,他发现文学改变思想,医学改变肉体,所以文学对于实现 他的理想有更大的功效。
不同的知识有不同的使用范围和不同的效果。
而每个人又有不同的目的不同的理想。所以每个人学习什么知识,应该有所区分。
有些知识对于我是工具,比如《清单革命》。学了立马使用,立马见效。
有些知识对于我是扩展见识,比如《大秦帝国》,听听就好。
有些知识对于我是基础认知,是基础操作系统的升级,比如《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超越感觉》。应该反复读,做笔记,反复思考揣摩的。
以上思考,原本是非常浅显,非常简单的道理,但是自己长到这么大才领悟,细思恐极,还有多少道理,经常见到,但是自己却没有真正理解践行呀。惭愧惭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