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句卡 - 必需品只要够用,就不会嫌少,也就不会引起烦恼
- 原文:柳比歇夫的时间永远是够用的。时间不会不够用——时间不管多少,总够用来做一件事。柳比歇夫的时间就有这种特征,而且不仅他的时间是这样,他的全部生活福利也是这样:年轻时,柳比歇夫生活条件很优越,到了老年,他只领一份微博的养老金,但不论什么时候,他都无意追求大量物质福利,他要的只是必需品,而必需品对他来说永远是够用的,大家都知道,只要够用,就不会嫌少。必需品好就好在它同水、面包、阳光、桌子……一样不会引起烦恼,不会成为累赘,不会惹人讨厌。
- 复述:无
- 启发:这句话真的是振聋发聩。其实就我个人的生活经验,每次因为出差而到一个新地方,重新收拾房间的时候,我就不免感慨,其实我所需要的东西并不多:一间房间,一床一桌一椅,一些衣物和生活用品,最多再加上台灯,和几本书,基本也就差不多了。可是每次搬家的时候又会再次感慨:我怎么会有这么多东西!比如我在郑州出差那次,去的时候也就一个大行李箱,一个背包,可是离开的时候,我自己还感觉东西也不多,可是一收拾完,“凭空”多出来三四个大包裹。
这也让我不断思考,维持我正常生活的最低配置是什么?哪些是基本需求,哪些是改善性需求,还有哪些,是被莫名其妙创造出来的需求?不过,如果是在正常范围内,那也还好。
其实最有感触的,是那句“必需品只要够用,就不会嫌少,也就不会引起烦恼“。我们的烦恼到底来自哪里?经济学提出了稀缺性,用以描述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而佛学也说,人的烦恼正来自于对消除烦恼的追求。好像是说,欲望才是烦恼的根源,消除或减少欲望,就能摆脱烦恼了。
而这句话还可以延伸出对人与物品的关系的探讨。山下英子说,“断舍离”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为主角,去思考什么东西最适合现在的自己,通过整理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存在主义。
萨特说,人的存在在根本上虚空的,但同时,人也是自为的存在,有无限的潜在可能性。人想通过占有物去获得确定性,但有限的、固定不变的东西没有办法填满无限的可能性。正如王尔德所说,“生活中只有两种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另外一个是得到了我们想要的”。
同时,人是要维护自己的主体性的。“以自己而不是物品为主角",正暗含了这一点。
- 出处:《奇特的一生》,P237-238
- 标签:人生意义/人与物品的关系
- 日期:2021-05-2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