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参加过一个21天小白理财训练营,且不说内容如何,光是参加的小白们就把我这个要奔三十的人震撼了。训练营中,大部分的小白们不是初入职场的社会人士,而是还在啃高数、背单词、上着晚自习的大学生们,并且很多还是女孩子。
真是让我由衷的佩服这些小姑娘们,这么早就已经有了理财的意识,而且还有学习理财的行动。(真是比罗子君强一万十万千千万万倍啊)
回忆了一下自己大学时候,也就知道争取奖学金和做点兼职;也就知道钱要省着花,不能总问家里要;而关于“理财”,真是不得要领啊。哪怕是几次与理财擦肩而过,都是后知后觉的。既然已经陷入回忆了,就来细数一下当年大学期间掉入理财坑吧。
大学第一周就被骗入坑:倒买倒卖
上大学的第一周,我们四个女孩才刚刚熟悉。突然有一个中午,一个背着双肩包,梳着长头发,年纪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的姐姐进了宿舍,向我们说明她是大学创业的,做一些办公文具的小生意,机缘巧合选择了我们宿舍(缘分这东西也能拿来骗人)。
然后她从背包拿出来几样中性笔,本子,计算器等样品给我们展示,说会以低廉的价格卖给我们,还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每个人投入一百,总共四百元成本,待我们把东西全都卖完后,每个人能赚一百,利润翻倍;即便卖不出去,这些东西我们平时也能用着,而且都是批发价,怎么都是赚了的。
头脑冲动的我们,见钱眼开的我们,就凑钱买了这些东西,而那个姑娘更是慷慨地把书包都留给了我们,还留了一张名片,说东西卖完后可以联系她送货。于是兴奋的连午觉都不想睡的我们开始收拾东西,分组分东西准备出去大卖一场。结果试用了一下才发现,背包里和她手中推销的东西质量不一样,笔芯还漏水,质量特别差,而且数量也不够!也就是说,我们买入的东西根本不值400元,我们就这么被骗了。赶紧拿出名片来给她打电话,空号。向学校保卫处报警,才知道原来我们不是第一个被骗的。哎,这当上的,真是铭记一生的教训啊。骗子就是利用了我们的无知和贪心,才轻易的将我们的钱包骗走。
陷入最严重的盲坑:以为只有买银行理财产品才叫做“理财”
研一暑假期间,学工科的我“披荆斩棘”地靠自己挤入了家乡的民生银行进行实习,岗位是:电子银行营销岗,实际做的工作是在大堂抓住机会就向客户营销U宝——使用网银的安全口令牌。在大堂的几个月,见过拉着几皮箱现金来存钱的贵妇,见过天天来破零钱顺便去卫生间偷卫生纸的大叔,见过每次都拉着我给他用网银转账的老板,见过很多形形色色与钱打交道的人。
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有钱人都被带到了二层的贵宾厅,里面有专门的一个柜台来接待办理业务,每个有钱人还都有一个客户经理,叫做——理财经理。这是我第一次知道“理财”这个概念(比起现在的小朋友们,简直太落伍了)。理财经理会帮助有钱人把暂时不用的钱用来买理财产品,当时常听到什么高尔夫球场在融资,几十万起;某某理财产品又限量限时销售,得抢。
对于拿着800元实习工资的我来说,几十万简直连想都不敢想,那时在心里种下了一个“理财是有钱人才做的事,等有钱了,要买理财产品来理财”的种子,这导致我在毕业前几年,一直觉得攒够5万,才能去银行“理财”。而炒股、基金那些什么的,纯粹就是投机,不叫理财。平常老百姓手里钱不多时,把钱定存了就是极好的。根本不懂得年化收益率是什么鬼,只知道定存时间越久,利息越多。
短暂的两个月实习,本是很好的机会,却不仅没有及早接触、了解理财,反而导致误解了理财好多年。这就是典型的后知后觉吧,机会摆在面前都认不出来,最主要还是没有意识和知识储备,想想真是傻。
这种思想上桎梏的大坑,远比尝试股票被套牢要危害长远的多,因为没有尝试,永远没有成长。
差点掉入的坑:炒白银
读研实习期间,认识了一个姑娘,中金公司的销售,一直说要带我炒白银炒黄金。我是特别谨慎的一个人,哪敢放心做这深奥的事情啊。于是就观望,眼瞅着她帮另外两个朋友赚钱了,自己也终于蠢蠢欲动了,拿了不到两千块钱,让她帮忙炒白银。当时,炒白银好像是800一手,炒黄金是5000一手。这姑娘说来也神,一周就帮我赚了将近两百块,够我两周的生活费了。另外的朋友也赚了不少,要追加金额。
可当时马上要开学了,我还指望着生活费到账呢,就选择了见好就收,拿了五十块请朋友吃了顿肯德基。结果一个月后,再问其他朋友,全都亏本套牢了。真是庆幸自己及时退出了,这也给了我一个大教训:不懂的东西千万别去碰,尤其是依靠别人获取消息的投机交易更不能碰。
网友评论